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老弱病殘”的共享單車何處安放 還需共治模式破題
從制造到回收,共享經濟應該是一個“圓”
“中國的共享單車不應僅僅提供自行車租賃服務,而應在制造、運營和回收三個環節都貫徹循環經濟的理念,才是真正的共享經濟。”在諸大建看來,共享經濟是循環經濟的一種最新形式,共享單車應該以循環經濟為導向,而不應走傳統的線性經濟模式。
比如以運營環節為例,諸大建的建議是,共享單車應該向分時租賃汽車行業學習,把共享單車的制造商同時也作為服務商。有上游技術做支撐,運營過程中出現問題后馬上處理,可以有效減少共享單車損壞和報廢。
共享單車所缺失的不僅僅是運營維護。
在制造環節,共享單車可能將擁有新的“門檻”。另一個團體標準《共享自行車第1部分:自行車》中提出了共享單車的各項設計標準,其中不少內容采用了國際先進標準。標準對共享單車電鍍和油漆的防腐蝕性能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還特別提出鎖具要有“互聯網功能”。
令諸大建擔憂的是,目前一些共享單車運營商為了搶占市場,在制造設計環節采用低成本的傳統自行車的標準。“拼命地搞廉價投放,是一種短視的做法,過一兩年就看到弊端了。”諸大建解釋說,共享單車與私家自行車相比,使用效率更高,如果耐用性強,壽命也更長,這樣長期下來更有利于盈利。相反,如果耐用性差,損壞率就高,一旦政府出臺強制回收政策,運營成本提高,長期下去只會擠壓盈利空間,甚至導致虧損。
低成本的共享單車投放路線,也可能產生“劣幣逐良幣”效應。諸大建認為,目前很多共享單車運營商為了更快占領市場,一味購買便宜的自行車大量投放。這反過來會給那些想做成本比較高的耐用型自行車的運營商帶來壓力。“這樣下去會使大家往不好的方向競爭,不利于整個共享單車市場樹立循環經濟導向。”諸大建說。
編輯:梁霄
關鍵詞:老弱病殘 共享單車 共治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