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商人投資2.6億元被騙:天津大學技術團隊學術造假
4年后,他偶然卷入一場官司,意外獲得證據:張衛江通過學術造假獲得科研項目的結項報告,再對外宣稱自己擁有成熟的技術,從企業獲得高額利益。
在王增良代表公司與天津大學有關方面簽訂的諸多合同中,大都加蓋了天津大學科技合同專用章,這加深了王增良的信任。但讓人不解的是,早在2014年6月,面對訴訟,該校有關方面出具證明,稱張衛江的“項目技術尚不成熟,不具備成果產業化的充分條件”。一年后,向河北省政府申請資金時,天津大學又出具了截然相反的文件,稱“本項目中試已在該校完成,現進行產業化試驗、產品應用及下游產品研發”。
確認被騙后,近一年里,王增良奔波在邯鄲、天津之間,卻一次次往返徒勞。
當著記者的面,王增良企業所在地的一名官員“批評”他:“人家騙你的一個前提是:你出錢太痛快了。不是有個笑話嗎,騙子告訴老太太,別匯錢了,我是騙子!”
王增良反駁:“咱想著,技術團隊掙錢,企業才能跟著掙錢。我信任學校,沒想到會成這樣!”
這么好的項目為什么留給我們?
王增良原是河北卡布爾碳素制品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布爾”)法定代表人。2012年,卡布爾公司準備轉型,尋找項目時,有信息說天津大學教授張衛江有一項硼穩定同位素分離技術。
天然硼元素(B)有兩種穩定同位素,即10B和11B。10B有很強的中子吸收能力,含有較高豐度(指該同位素在這種元素的所有天然同位素中所占的比例——記者注)10B的富集硼酸可應用于軍工、核電領域,高豐度11B可用于電子特氣。但硼同位素分離富集技術及其產品一直被美、俄等少數國家壟斷,我國所需完全依賴進口。
多年來,天津大學化工學科綜合排名在全國名列前茅,張衛江長期從事同位素分離研究,又是化工學院教授、博導,學術地位不容小覷。
王增良說,在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的會議室,張衛江教授和徐姣博士用PPT向他們講解了“硼的穩定同位素富集及電子和新能源產品開發項目”,稱這是天津科技支撐重大項目,強調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成功實現了年產100公斤10B的工業化試驗裝置的連續生產,產品滿足軍工、核電行業要求;完成了年產500公斤10B的工業化生產裝置設計、設備安裝和試生產。
張衛江的“產業化裝置經濟分析”稱,年產25噸10B的建成成本、運行成本約1.54億元,6個月收回成本;年產50噸的建成成本、運行成本約2.62億元,4個月收回成本。
1噸天然硼原料的市場價格在10萬元左右,而進行同位素分離后,1噸高豐度11B原料的價格在3000萬元左右,身價翻了近300倍。王增良不懂技術,但他有敏銳的商業嗅覺,認定這正是自己理想的投資項目。
但他也有一個疑問:這么好的項目為什么不留在天津?
多次接觸之后,王增良說服了自己——張衛江提出,技術轉讓費不能只給學校,一部分要給張的技術團隊;張要在新成立的公司中持股等。王增良認為,教授有“私心”,這是正常的,也是符合邏輯的,如果找別的企業,也許教授個人得到的會很少。找自己合作,教授的所有要求都可以滿足。
事實上,王增良做的調查研究不止這些:他找專人咨詢硼同位素分離是否符合產業政策、是否允許民企進入;找相關領域專家咨詢,張衛江的技術是否成熟。專家答復:如果張教授所言屬實,確實值得投資。但由于技術保密等原因,真實性不知。
編輯:梁霄
關鍵詞:商人 投資 天津大學 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