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河北去產能:辭舊迎新 柳暗花明
去產能,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傷筋動骨。就拿河北來說,去產能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壓縮鋼鐵產能,其壓減任務高達6000萬噸,占全國壓減總量的75%。根據測算,完成這一壓減計劃,該省將減少2000多億元銷售收入、20萬個直接就業崗位,同時每年還將增加社會保險及養老金支出130億元。
然而,壓減產能又不得不做。產能過剩、環境污染、產業待轉型……嚴峻的現實無不迫切需要消解過剩產能和落后產能。調研期間,記者發現各地都是頂著壓力、硬著頭皮在實施,在具體工作中不斷完善措施、克服困難。然而,“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經過4年多的實踐,河北不僅成功完成了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的任務,還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獲,經濟大有闖過急流險灘、迎來柳暗花明的趨勢。這當中,顯而易見的收獲有3條。
其一是促進了鋼鐵產業整體質量效益水平提升。長期以來,我國鋼鐵產業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在低水平重復擴張的基礎上進行的,雖然總量很大,但多為低端及常規產品。這樣一來,使得鋼鐵市場一般產品嚴重供大于求,而高端產品依然長期依賴進口。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不僅有效解決了鋼鐵行業的供求平衡問題,同時還有力推進了鋼鐵行業裝備水平和生產的提升。河北去產能使得高質量、高效益的品種鋼占比提升,效益也大大提升。
其二是促進了全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隨著鋼鐵產能的壓減,除了在節能減排、技術提升上面加大了投資外,鋼鐵行業的產能擴張性投資被完全卡死。而與之相反,國家政策鼓勵的裝備制造、新能源、高新技術等產業則迎來了發展高峰,其投資及產出都呈兩位數增長,裝備制造業還實現了對鋼鐵業的反超,全省產業結構逐步趨于合理,為今后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其三是促進了區域生態環境的根本好轉。按每噸鋼鐵消耗0.7噸標煤計算,全面完成削減6000萬噸鋼鐵任務,等于削減了4000萬噸煤炭消耗,同時還能減少水源、礦砂、電力等多方面的消耗,這對改善生態環境、騰出環境容量發展優勢產業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在不斷破立和揚棄中前進的。經濟社會發展,同樣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改革。河北大規模化解鋼鐵過剩產能,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可以說是進行得越早,調整得越好,對國家、對社會帶來的好處也就越大。(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雷漢發)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鋼鐵 河北 柳暗花明 辭舊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