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一流大學建設應善用社會捐贈 讓校友反哺母校成文化
一方面,這與社會對于高等教育發展的認知有關。“從國際情況來看,高等教育的發展需依靠政府撥款、學生繳費、社會捐贈、社會服務等多渠道,如美國2013到2014年,公立高校總收入是2872億美元,財政撥款占38%、學雜費占20.6%、捐贈收入超11%、 社會服務收入占30.1%。公立大學財政撥款較多,捐贈收入也很高。”在日前于中國人民大學召開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與教育基金發展的中國路徑研討會”上,財政部科教司司長趙路介紹。
另一方面,與政策的引導有關。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介紹,“公益事業捐贈法、基金會管理條例、慈善法,以及教育部,財政部,民政部《關于加強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教育基金會財務管理的若干意見》等法規政策的出臺,都推動了高校基金會進入發展的快車道。特別是2009年財政部與教育部聯合出臺了《中央級普通高校捐贈收入財政配比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設立捐贈配比專項資金,對中央級普通高校捐贈基金實行財政性獎勵補助。截至目前,中央財政已累計為中央高校安排配比資金近170億元,該辦法的出臺激勵了高校吸取社會資源多渠道籌集辦學基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了中央級高校教育基金會的快速發展,其數量和規模均邁上了新臺階。”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捐贈文化在不斷發展,企業家社會責任意識在不斷提高,社會捐贈的潛力也在不斷發展。” 趙路介紹。
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健全多元化籌資機制
但我們必須同時看到,當前,我國高校在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健全多元化籌資機制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在當前我國高校總收入的大盤子中,捐贈收入僅占0.5%,八成為學費收入和財政收入。中央高校還相對較好,地方高校依賴財政則更為嚴重”,有專家分析,在全國教育總支出里面,財政性占比近幾年連年升高,這一方面說明了國家對于教育的重視,對于教育的財政性投入不斷增大,但另一方面也給高校提出了一個問題,在社會捐贈成為高校主要募資渠道的大背景下,我國高校的非財政渠道資金籌措應該做怎樣的探索和努力。
編輯:梁霄
關鍵詞:一流大學 社會 捐贈 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