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共享”不是毒藥 而是大城市病的一劑長效解藥
“共享單車”的兩層風險
去年的7月份,我剛聽說共享單車概念的時候就對它特別感興趣,那時候摩拜在上海剛試運營了幾個月,還沒有進入北京。從當時看來,這個模式剛需又高頻,租金押金一起收,現金流好;需要涉及自行車的生產研發的供應鏈環節,還有很高的資金要求,壁壘應該是足夠高的,并且用戶遷移成本比較高,早期占坑的創業者先發優勢巨大。
顯而易見的優勢,引來了蜂擁的創業者。據說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超過100家共享單車雨后春筍般地冒出來了。據公開消息,摩拜單車從去年8月開始,在短短半年時間進行了7輪融資;而共享單車的另一強OFO也在同一時段進行了6輪融資,巨頭也入局選擇陣營加持,這個節奏在世界互聯網史上都是空前的。
這種競爭格局下,共享單車似乎變得不像一門好生意了:
隨著共享單車的數量增多,以及快速占領用戶的需求,每輛車的使用效率會逐步走低;車輛折損、調度的運營成本高企,并且短期難有徹底的解決之道;隨著競爭的加劇,用戶可能對車輛有更高的體驗要求,導致成本增加。例如第二陣營的小藍車不久前發布了一款帶變速器的共享單車,雖然目前階段數量少,更多像是公關價值,但如果此舉能引起用戶明顯的選擇傾向,更高的配置定會被其他公司普遍采用。
但是我認為放在一個更大的想象空間中看,這些都還不是共享單車的最大風險。這些問題都會隨著運營能力提升以及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逐步優化。而最大的風險是如果共享單車最終會帶來城市的改變,那么最終需要面對的是城市以及其管理者。
從共享單車在北京的街頭亮相算起,到現在僅8個月的時間,監管部門還來不及關照,共享單車就已經鋪滿城市的街頭巷尾。今年春節后,從媒體上明顯可以感受到市民普遍關心共享單車的停放、人為破壞、押金管理等問題,甚至是共享單車騎行者意外身亡的事故。這都一次次挑動著城市管理者的神經。
近期各地陸續出現了各部門約談調研共享單車的新聞,這一幕與當年網約車何其的相似,有理由相信更明確的監管動作應該就快來了。
平衡共享單車與城市的關系,有幾個顯而易見的矛盾需要解決:
城市容量設計:主要矛盾體現在路權的分配。目前針對這一塊的研究還不夠充分,我個人沒有查找相關的數據支撐。這將對共享單車提出最基本的物聯網配置要求,市面上目前常見的機械鎖應該會逐步退出競爭;
金融風險:主要問題在于押金的監管。其中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如果某家共享單車公司出現破產倒閉的情況,用戶可能無法退還押金;其次,部分共享單車公司采用了較低成本的方案,使得一輛車的押金幾乎就能覆蓋其制造成本,誘發無序鋪量。
安全性:當共享單車被納入城市規劃的考慮范疇之時,對其安全標準的設計就成了基礎要求。這估計會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事前的生產標準、檢查制度與報廢標準等前置性設計,以及考慮保險基金等事后保障制度。
因此,抱著長期目標的市場參與者,應該更積極地擁抱城市,與城市管理者共同探索更優的解決之道,以免兩敗俱傷。
編輯:梁霄
關鍵詞:共享 大城市病 長效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