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課堂直播應盡早建章立制
近日一款名為“水滴直播”的網絡平臺中出現全國多地學校的課堂直播畫面,引起輿論熱議.參與視頻直播的學校涉及多個省份,從幼兒園至高中畢業班均在其中,直播場景多為教室,也有學生宿舍。家長對此態度不一,有人認為這能讓他們“見證孩子的點滴”,也有家長擔心出現安全隱患。有學生則堅決反對,“就算是為了監督學生,結果向公眾直播,也太不顧忌學生隱私了。(4月25日澎湃新聞)
課堂直播作為一個互聯網時代的新鮮事物,人們因為各自的立場不同,自然持有不同的看法,關鍵是我們要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
隨著互聯網絡技術的發展,直播活動有了全新的拓展和延伸,從草根的聊天、表演到明星的粉絲互動,從純粹的娛樂到高大上的會議,直播可以說是無所不包,方興未艾。課堂直播無疑是契合了信息時代的特點,具備“課堂開放”和“縮短時空”的優勢,既讓家長能從直播中看到孩子在課堂中的表現,見證孩子的成長,也促進了教師、學校之間的交流,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及對口幫扶工作,不必像往日那樣東奔西跑,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推高了工作效率;也讓普通人能夠看到好教師如何授課,有利于優質資源共享,還能為解決課堂糾紛、家校矛盾提供佐證,總之在線課堂具有逐步推進信息化教育產業下的個性化培養的重大意義。
當然,硬幣皆有正反兩面,課堂直播的缺陷也不容忽視:我們看到,很多學校開通直播都是應家長和老師的要求,而忽略了征求學生的意見,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與不安,而將老師、學生置于監控之下,涉嫌侵犯隱私。如同觀眾吐槽真人秀重點在于“秀”一樣,很多學生在“監控”下可能會產生被監視、被窺視的感覺,或為了掩飾自己而進行“自我表演”,而帶著面具的生活壓抑個性,長久以往容易導致心理問題。更可怕的是,不法分子也可以通過課堂視頻看清學生的肖像、影像,掌握其同學關系、師生關系乃至其他信息,使得孩子猶如透明人,為學生安全埋下隱患。
由此可見,課堂直播似一把雙刃劍,利用得好則多方共贏,利用得不好則可能得不償失。教室應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屬于特定環境下的生活和活動空間,而隱私權是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學生概莫能外,隱私權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是否向他人公開隱私以及公開的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而在課堂直播的初始階段,我們往往看重了快捷、便利的優點,而忽略了這一缺點。
課堂直播上線,監管不能掉線。網絡平臺出現全國多地學校的課堂直播畫面,相關監管部門理應重視,及時出臺相應法規予以規范,例如學校及個人開通直播需要何種手續,建立健全直播平臺的責任與規則,什么情況下可以網絡直播校園情況,什么人可以觀看?相關視頻的采集、上傳及保存的途徑、尺度及責任都應該有一個清晰的法律界限,讓校園里的活動都圍繞著教書育人、遵法循德的中心展開,唯此方能厘清各方的法律責任,在保護師生權益和發展信息化教育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而不能任由其野蠻生長,“想播哪里就播哪里”,成為侵犯隱私、危害公共安全的“黑洞”。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直播 課堂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