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寒門”圓夢,“衡中模式”是墊腳石還是絆腳石
因浙江有教育界官員放言不歡迎衡水中學入駐浙江,衡水中學再次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有朋友推薦一些網文給我看,比如《圍剿衡水中學,毀掉窮人最后一個幻想》等。他很認同這樣的觀點,認為沒有衡水中學,窮人的孩子、落后地區的孩子,實現人生夢想和階層流動更難。
我理解一些人對衡水中學模式的認同。我認識一些20世紀70年代出生的人,他們在貧寒農家長大,當年就是憑著考上一所全國重點大學,畢業后得以進入大城市工作。如果不走高考這條路,他們在高中畢業后,要么得沿襲父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要么得頂著“盲流”的標簽南下打工討生活。因此,他們對應試教育的程序公平抱著樸素的好感。
只是,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如今中小學教育的生態環境已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像衡水中學這樣的國內一批“超級中學”,像一個個漩渦一樣,把其他地方的優質生源吸附進來,劇烈沖擊了其他地區的教育生態。事實上,這些“超級中學”斷送了更多“窮人”孩子的夢想。
我國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縣鄉,“窮人”的孩子主要就讀在縣鄉。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20世紀80年代末,在我們這撥兒70年代的農村孩子上高中時,幾乎每個縣的一中都是響當當的。那時,國內比較有名的教輔材料來自火遍全國的黃岡中學。彼時衡水中學在河北省之外還是默默無聞。很多地級市也有一些名校,但它們在縣一中面前,并沒有太多“牛”的資本。如今,這些縣一中相當一部分名聲不再,辦學質量大幅滑坡。滑坡的大背景,是城市化速度前所未有地加速,很多孩子跟隨父母轉向城市讀書,直接的導火索,也正是由于一批“超級中學”釜底抽薪挖搶生源造成的,對縣鄉教育來了一場掠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中學 衡水 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