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無現金化將帶來社會組織方式變革
前不久,兩名男子到杭州搶劫三家便利店,卻只搶到兩千余元,算上路費和工具費,兩人還“虧本”了。對此,杭州人說,我們都用手機支付寶付錢了,誰還帶現金啊?
確實,移動支付已成當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Analysys易觀發布《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6年第四季度》數據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12.8萬億元,環比增長41.7%,同比增長達到126%。移動支付正在改變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越來越被人們推崇,顛覆了很多傳統。不過,更深刻的變革還未到來,那就是無現金支付方式的信用創造的潛在可能。
所謂信用創造,一般指的是銀行通過杠桿作用,通過準備金的留存而派生更多的存款。比如,商業銀行收到一筆100萬元的現金,除留足法定準備金10萬元外,其余90萬元進行貸款或購買有價證券,但接受貸款的客戶并不完全支取現金甚至完全不支取現金,而是轉入其銀行存款賬戶,以轉移存款的方式進行支付使用。這樣,由原來那筆存款經貸款后又形成一筆新的存款。第二家銀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貸出去,又會創造另一筆派生存款,如此類推。銀行系統可以創造數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就是所謂的貨幣乘數,央行發行的基礎貨幣供給量通過商業銀行的創造存款貨幣功能產生派生存款的作用產生的信用擴張倍數,是貨幣供給擴張的倍數。在實際經濟生活中,銀行提供的貨幣和貸款會通過數次存款、貸款等活動產生出數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說的派生存款。貨幣乘數的大小,決定了貨幣供給擴張能力的大小。
無現金化的信用創造與一般意義上的信用創造與貨幣乘數不同,更接近發行貨幣的機制。比如有一家龐大的支付公司,在這個公司的支付生態中,包括了人的吃穿住行的所有一切。這個時候,有一個人向這家公司借貸了一筆無現金的貸款,他使用這個貸款去購買了各種消費品。這些錢在各個商家的賬面上,再被用于支付商家的各種開支。由于整個支付生態非常完備,商家用于購買生產資料,或者老板用于個人消費都可以在整個生態中閉環進行,這些開支仍然以無現金的方式流轉。那么,這筆資金的流轉,已經脫離了法定貨幣。最后,這個人又用法定貨幣還上了這筆貸款,這就意味著支付系統在沒有法定貨幣作為支撐的情況下,就借出這筆錢。這個時候,實際上就已經創造了新的信用。甚至,最終這個人不必還清貸款,而所有的無現金體系仍然可以持續運轉。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區塊鏈。2008年,“比特幣之父”中本聰第一次提出了區塊鏈的概念,并在隨后的幾年中,成為電子貨幣比特幣的核心組成部分,即作為所有交易的公共賬簿。通過利用點對點網絡和分布式時間戳服務器,區塊鏈數據庫能夠進行自主管理。為比特幣而發明的區塊鏈,使比特幣成為第一個解決重復消費問題的數字貨幣。
簡單地說,區塊鏈的技術特征決定了無法無中生有地創造貨幣。所以,現在很多人投入資金,制造專門的硬件來運算比特幣。這反過來也證明了,區塊鏈是無法虛擬的,一筆無現金的資金的流轉,一定要以實實在在地被運算出來的區塊鏈作為背書。每一次流轉都需要驗證,那么,無中生有的信用創造就不可能存在了。
避免無中生有的信用創造,除了政府監管之外,在技術上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區塊鏈。無現金化是大趨勢,而沒有基礎技術原理的限制,監管成效將大打折扣。該怎么選擇,這個問題恐怕只有未來的發展才能回答。
由此可見,未來無現金化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絕非現在一般認為的方便。更重要的是,它會帶來整個社會組織方式的深刻變革。 (作者劉元舉系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貨幣 無現金 存款 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