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中國鞏固“世界經濟穩定器”地位
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從世界經濟格局審視這份超出市場普遍預期的成績單,其最大功效就是,進一步鞏固了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穩定器”與“發動機”的地位。
自上世紀80年代起,中國經濟就逐漸開始發揮“東亞區域經濟穩定器”的作用。到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后,中國作為東亞區域經濟穩定器的角色已經相當明顯。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中國人民銀行統計,1980—2001年間東亞各經濟體GDP年增長率的變動系數,中國最低,僅有0.35;除中國、日本之外所有東亞經濟體整體增長率的變動系數為0.49;如果加入中國,其變動系數降低到0.29;如果再加入日本,其變動系數又上升至0.38。
步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進一步從“東亞經濟穩定器”升級成為“世界經濟穩定器”與“發動機”。“十五”和“十一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約為14.2%。到“十二五”期間,按2010年美元不變價計算,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了30.5%,躍居世界第一,同期美國和歐元區年均貢獻率分別為17.8%和4.4%。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然高居世界首位,按2010年美元不變價計算為33.2%,若按2015年價格計算,中國貢獻率為41.3%,美國為16.3%,日本為1.4%。
中國經濟增長,是導致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分布格局根本性劇變的決定性因素。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數據,1976—1979年間,發達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0%以上,1980—1989年間為70%,1990—1999年間為60%左右,2000—2009年間為45%,到2010—2015年間進一步下滑至30%,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貢獻率則上升至70%,分布格局與1980—1989年間倒轉。倘若沒有中國經濟增長,上述格局變化就沒有可能發生。
對中國貿易伙伴與世界經濟而言,值得稱道的是,中國經濟增長伴隨著市場開放度不斷提高,中國經濟增長與進口增長相互促進,從而給中國的貿易伙伴提供了搭乘中國經濟快車的良機。2004年,中國就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三大進口國,僅次于美國和歐盟25國,隨后迅即超越歐洲、直逼美國。今年一季度進口同比增幅高達31.1%,較出口增幅(14.8%)高出16.3個百分點;而且中國石油消費持續增長。
本來,眾多市場參與者就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上述“世界經濟穩定器”與“發動機”地位。本季度中國經濟成績單一出,這種信心必將進一步增強。
(作者為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中國 經濟 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