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網紅”吉他少年:我不是天才 99.999%是練出來的
13歲少年手上的老繭
北京的春天比1500公里外的白銀來得早。“白銀樹少,都還沒綠。”劉嘉卓說。
3月30日,在帶著兒子去見音樂制作人的車上,劉曉龍收到了小舅子的短信:“好好享受北京的藍天白云吧。”
北京的春光確實照進了來自白銀的三口之家。他們見到了金牌音樂制作人、知名古典吉他教授、多位吉他演奏家……
一對從事音樂的夫婦,看到劉嘉卓的家庭情況,送了一臺ipad供劉嘉卓視頻學習,還專程從深圳飛來北京,幫他們引薦老師,囑咐他“要好好學英語,日后走出國門看一看,展示中國的音樂。”
每見一位前輩,劉嘉卓都會欠身鞠躬。大人講話時,他多數時候在旁邊聽講,一旦摸上吉他,就成了“人來瘋”。
董路第一次到白銀聽劉嘉卓彈吉他時,劉曉龍忍不住問董路同行的兄弟:“用不用讓他停一下,不讓他停就會一直彈”。
所有見過劉嘉卓彈琴的人,都吃驚于他的天賦。
“他會彈50多首曲子,這種難度級別的曲子,按照一個月學會一首,得學4年。”跟董路一起玩樂隊的獨立音樂人賈南分析,除了天賦,還需要“非常刻苦”。
兒子3歲時,劉曉龍把自己的mp4綁上繩子,掛在兒子脖子上當玩具,里面放的是從電腦上下載的鋼琴曲。直到有一天,兒子哼出了《星空》的前奏。他拿貝司一撥,“音全對”。
劉曉龍彈貝司十幾年,是白銀第一代貝司手。
他認定兒子有天賦,但極少在兒子面前提“天賦”。他和妻子都是老三線人,踐行最傳統、保守的生活觀——夢想實現,需要大量付出與努力。
9歲那年,劉嘉卓被日本指彈樂手松井佑貴的《Rider》的演奏方式所震撼,決定學習指彈。
指彈是一種充分利用吉他的指板、有限的手指和時間,從而演奏出豐富層次的曲子的演奏形式。劉曉龍教不了兒子,花了1100塊錢拉了根網線,供他上網自學。
妻子沒工作,他所在的工廠國企改制后,效益下滑,一個月幾百塊錢的收入。一臺電腦,一根網線,把低保戶的資格擋在家門外。“如果為了吃低保,沒有一技之長,就會窮一輩子”,劉曉龍想得明白,裝上網線,兒子能練就一技之長,可以成為靠興趣和技術吃飯的人。
劉曉龍記得,兒子幾乎從未午休過。每天早上6點40分出門上學,中午12點20分到家,吃了飯就開始對照視頻“扒曲子”。晚上7點到家,洗漱完,先練琴再寫作業。
為了敦促兒子練琴,劉曉龍干脆辭職在家做全職爸爸,劉嘉卓除了吉他,沒有其他愛好。
“其他人都說他不工作,胡整。”劉嘉卓知道父親身上的壓力,只要回家看到父親,就想拿起琴。一家三口幾乎很少出門,冬天在家練琴,夏天熱,父子倆光著背一起彈琴。
劉嘉卓進步很快,“一個月可以學四五首、五六首”,劉曉龍說,以他自己當年最好的狀態,可能學一首就需要一個月。
編輯:梁霄
關鍵詞:吉他 少年 天才 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