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天價片酬不敬業(yè),“小鮮肉”之病怎么治
■問題并不在于演員片酬有多高,而在于演員片酬往往占據了制作費用的50%以上; 在影視產業(yè)發(fā)展更為成熟的好萊塢,這個比例僅為10%-30%。演員片酬占比高了,就意味著其他環(huán)節(jié)的投入只能不斷被壓縮
■一邊開高價“非此人不可”,一邊又抱怨明星片酬高,“小鮮肉”的名不副實,病因既出在他們自身,也出在市場這里。是“小鮮肉”崇拜癥,把“小鮮肉”捧壞了
■要打破惡性循環(huán),既需要觀眾“用腳投票”,也要求資方、電視臺和視頻網站等不要忘記其社會責任。最有發(fā)言權的資本,能否犧牲眼前利益,放眼長遠,多培養(yǎng)一些演員后備陣容,不斷為行業(yè)輸血?電視臺和視頻網站能否在注重收視率和點擊率的同時,關注作品的質量,致力于優(yōu)秀作品的挖掘?當然,也需要演員們共同的努力,需要行業(yè)協會發(fā)揮作用,建立起協調業(yè)界內外的有效機制
近段時間,編劇宋方金關于“小鮮肉”的一系列批評,在業(yè)界引起廣泛反響。諸如天價片酬,某“小鮮肉”最新報價已超2億元;濫用替身、摳圖演出,表演這一行當正在被毀掉……其實,業(yè)內人士和觀眾對于新生代當紅明星的這些亂象早就深惡痛絕。然而,尷尬的是,一邊是觀眾的罵聲,一邊卻是持續(xù)冒泡的亂象。林林總總的亂象因何而起?又該如何杜絕?
不合理的片酬占比,助長不敬業(yè)
“小鮮肉”的不敬業(y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大方面:
一則,天價片酬。必須事先澄清的認識誤區(qū)是,演員高片酬并不一定不合理,其衡量標準是演員的片酬占總體制作經費的比重。比如一部影視劇投資3億元,如果所有演員加在一起的片酬總額為5千萬元到1億元,其實還是處于相對合理的區(qū)間,因為演員片酬占投資的15%-30%。但如果一部影視劇投資僅5千萬元,演員片酬總額就用去3千萬元,便是天價片酬,因為片酬已占了制作費用的50%以上。可見,問題其實并不在于演員片酬絕對數有多高,而在于片酬占制作費的比例是否合理,在影視產業(yè)發(fā)展更為成熟的好萊塢,這個比例僅為10%-30%。如宋方金所指,有的“小鮮肉”報價已高達2億元,但目前我們的市場根本不可能有制作成本6億元的電視劇。
演員片酬占比過高,這部劇基本就是爛劇了。一部影視劇不僅僅只有演員這一環(huán)節(jié),還有導演、編劇、攝影、服裝、布景以及特效、宣傳等后期諸多環(huán)節(jié),演員片酬占比高了,就意味著這些環(huán)節(jié)的投入只能不斷被壓縮。當下絕大多數編劇在創(chuàng)作制作鏈上一點地位都沒有,拿最少的錢,干決定“一劇之本”的活,創(chuàng)新動力嚴重不足;劇本完全圍繞演員展開,成了明星們的個人秀,故事邏輯上往往漏洞百出,經不起推敲;在特效等后期制作方面能省則省,所謂“五毛特效”成為常態(tài)……如此一來,影視制作陷入“腦體倒掛”、“看演員臉色、為演員打工”的尷尬境地。
二則,替身的濫用與摳圖演出。像宋方金臥底橫店后所披露的那樣,有的作品一場戲有30多個人演,全部用替身。一部劇由A、B、C三組同時開拍,只有A組演員才能碰到主演,B組和C組演員全程和替身搭戲。明星除了特寫和近景用真身,中景、遠景、背影全部用替身。替身的濫用,已經從文替、武替,發(fā)展到讓人啼笑皆非的“飯?zhí)妗薄ⅰ氨程妗?、“跑替”、“摔替”…?/p>
更夸張的是出現了“表情包式”的表演。既然用了替身,那么演員就只用拍面部戲,“當要表現各種角度的各種表情時,要不就對著天拍,要不就對著大樹拍,要不就對著墻拍,把面部戲拍完后,剩下的交給替身?!焙笃谥谱鲿r,再把演員的臉用特效“摳”出來拼上去,摳圖演出就是這么來的。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小鮮肉 片酬 演員 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