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春捂適度 百病難碰

2017年03月20日 11:27 | 作者:胥燕 王廷治 |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分享到: 

民間有句養生俗語:“春捂秋凍,百病難碰。”意思是說春暖時節不要因氣溫回升而脫衣太多,寧可捂著點;秋涼時節也不要加衣太多,寧可凍著點,使身體逐漸適應寒暑變化,有利健康。此話來自長年的生活經驗,有一定科學道理。

“春捂”是傳統的養生之道。冬去春來,寒氣始退,陽氣升發,而人們的機體調節功能遠遠跟不上天氣的變化,稍不注意,傷風感冒就會乘虛而入。“春捂”的原則是過猶不及,不捂不行,捂過頭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一年之計在于春,只有掌握春季養生法,才能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礎。

老幼病弱捂“陽氣”

“春捂”要恰當為之。早春時節,乍暖還寒,老幼病弱者尤其要做好春捂而顧護陽氣,“陽氣若強千年健”是也。“春捂”就是說在春季,氣溫剛轉暖時,不要過早脫掉棉衣,使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季節的環境溫度處于相對的平衡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俗話說“春天孩子兒臉,一天變三變”。過早脫掉棉衣,一旦氣溫降低,給人的神經系統、體溫調節中樞來個突然襲擊,會使其措手不及,難于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同時進入春季,病菌大量繁殖,乘虛侵襲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乍暖還寒捂“首足”

初春氣溫有點怪,不脫衣服有點熱,脫點衣服有點冷。早春天氣剛剛轉暖,有些人便早早地脫掉冬裝,換上輕便漂亮的春裝。一些愛美女性更是迫不及待地穿上超短裙、絲襪,露出美麗的雙腿。專家認為,民間的傳統習慣春捂有一定道理,春天是多種疾病的高發期,春捂不能忽視。

對于春捂,養生專家建議是注意捂兩頭,即重點照顧好“首足”兩頭。由于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早晚低溫,細菌病毒活躍,人容易生病,重點“捂”頭頸與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寒多自下而起,傳統養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因為人體下身的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女性如果過早換裙裝,會導致關節炎和多種婦科病。

保暖適當捂莫過

“有一種冷,叫父母認為冷。”生怕孩子著涼生病,父母們經常讓孩子穿著臃腫的衣服在戶外活動。年輕爸媽們更是用小棉被,把嬰幼兒捂得嚴嚴實實。醫生提醒父母,“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捂過了頭,同樣對健康不利。

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強調氣溫逐漸回升脫衣要“遞減”,即衣物增減既要視天氣的變化情況而定,也要根據自身的體能素質。春季氣溫日差較大,早晚較冷,此時可適當捂一會兒。而晴日的中午時刻,氣溫一般都在10℃以上,此時可適當減衣服。一般來說,春季可以讓居室溫度適當高一點,被子也要適當厚一點。

如果捂過了頭,還容易誘發中暑。因此在增減衣物時,最好先聽聽天氣預報。天氣轉熱后,有些人還穿著很多衣服,甚至捂出了汗,冷風一吹反而容易著涼。由于孩子好動易出汗,更不要捂得太多,出汗后驟減衣服很容易受涼感冒。要讓孩子增加戶外活動,以增強適應能力。而嬰幼兒需要逐漸適應外界寒暖的變化,如果暖被厚衣捂得太多,孩子需要調節體溫就要出汗。而體液過多消耗,就更不能適應寒冷刺激。

“春捂”有指標

“春捂”怎么捂?專家提出了一些供人們在實踐中便于操作的數據,稱為“春捂”指數。

冷空氣到來前24~48小時“未雨綢繆”

許多疾病的發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和降溫持續的時間密切相關。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氣到來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風等,在冷空氣過境時也會驟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時機,應該在氣象臺預報的冷空氣到來之前24~48小時。

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

研究表明,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來說,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日夜溫差大于8℃是捂的信號

面對“孩兒臉”似的春天,得隨天氣變化加減衣服。而何時加衣呢?一般認為,日夜溫差大于8℃時是該捂的信號。

7~14天恰到好處

醫學專家發現,氣溫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體弱者或高齡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體才能適應。衣服減得過快可能會凍出病來。

春天還是流腦、麻疹、腮腺炎等傳染病的多發季節,這些疾病的發生雖與細菌、病毒感染有關,但感染后發病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體質和起居調養。春天適當捂一捂,可以減少疾病。不忙脫衣,“春捂”得法,養生有效,免疫力正常,可預防流感或生病。

編輯:趙彥

關鍵詞:春捂適度 百病難碰 春捂溫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