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記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人們:六個故事,六種表情
2012年,大型電子商務企業開始全國布局,一些企業看重武清地處京津之間的區位優勢和空間優勢,地毯園也在那時敏銳把握時機,首次“觸電”,引入全國知名電商唯品會。
2014年3月,京津冀協同發展剛剛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不久后,園區正式更名,借重北京豐富的電商資源,園區發展駛入了快車道。目前,電商園已累計引進企業千余家,其中,電商及上下游配套企業400余家,2016年實現三級稅收15.96億元。
同時,作為有著百年歷史的優勢產業,楊東芳認為園區轉型升級不能放棄地毯,于是,她們通過專業團隊幫助改造傳統企業,目前已完成26家地毯企業的“觸電”轉型孵化。
2016年10月,憑借“電商+地毯”雙重特色,崔黃口鎮入選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從地毯園到電商園,京津冀產業合作幫助我們實現華麗轉身!”楊東芳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贊不絕口。
幸福:“節約10小時,多陪她一天!”
資源共享、人員互通,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要內容,然而,為協同提供便利條件的,交通一體化先行功不可沒。在天津與河北邯鄲之間,高鐵的貫通讓經常兩地往返生活的刁洪旗和他的2萬名同事感到十分便利。
1969年8月,為解決天津工業發展有鋼沒有鐵的問題,中央決定在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建設天津鐵廠(現為天津天鐵冶金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天鐵),成為坐落在河北省的天津“飛地”。
與天鐵同齡,1969年,刁洪旗出生了。后來他像父親一樣成為現在的2萬余名天鐵職工之一。如今,刁洪旗的妻子還在天津生活。
550公里,天津到涉縣的距離,因為有刁洪旗一樣的“天鐵人”行走,在京津冀版圖上,兩地之間一直保持著密切聯系。
2016年以前,刁洪旗們去天津探親需要乘坐4482次火車,每日一對,早上8點36分從天津始發,晚上10點28分到達終點站涉縣,全程將近14個小時。2015年12月底,津保高鐵的貫通改變了這一局面。
“乘坐高鐵,從天津到邯鄲最快只用2小時9分鐘,之后從邯鄲到涉縣坐汽車需要1個半小時,全程最快只要3小時40分鐘。”刁洪旗感到很滿足,“單程節約10小時,往返就是20小時,我每次回家就能多陪家人住一天!”
享受:“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如果說“天鐵人”的經歷是半個世紀前開始的京津冀協同故事,那么,像齊曉紅一樣的“清華人”正在經歷的便是新時期更高層次的協同故事。
自從2010年接受清華控股成員企業“清控科創”安排,從北京來到天津華明高新區擔任孵化器“科創慧谷(天津)園區”總經理,齊曉紅已迎來了京津雙城生活的第7個年頭,她的公司以“孵化+投資”的模式帶動著一批天津創新企業的發展。
其實,剛來到這里時,齊曉紅并沒有特別的感覺,那時的她經常感嘆當時的天津在金融、科技、人才方面的聚集程度,都難以與北京相提并論。
轉機發生在2014年。這一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地區之間交流更加方便,彼此之間也多了理解和認同。
為了吸引優秀的企業入駐,華明高新區竭盡全力為這里的企業提供各種服務--開通政府部門直線呼叫號碼,方便企業辦事;安排免費班車,直通機場和地鐵;健身房免費開放,還在建新球場;供應低價的農業園有機蔬菜;還將建立幼兒看護室,方便上班族照顧子女。
“我享受的是100多平方米的專家公寓,感覺這里很有人情味兒!”齊曉紅感嘆,經過仔細摸索,她發現,天津的發展特色在于工業集中,產、學、研結合極其便利,“專家們在北京是科學家,在天津就是企業家”。
2014年,科創慧谷(天津)園區成功引進了清華大學高端裝備研究院進駐園區,為整個華明高新區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打下基礎,一系列高端制造產業正在靠攏。
“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協同發展會讓每個區域都變得更好,我們不能錯過這樣的好機會。”齊曉紅說。
滿意:“異地刷醫保,在燕郊養老!”
協同發展中,機制體制障礙的破除往往能帶來效果的放大,也更能增強百姓的獲得感。
“現在,這里看病不僅有北京來的專家,報銷也不用往返北京折騰了,我可以安心在此養老了。”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鎮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單人公寓,85歲的京籍老人戴百祺愜意地坐在沙發上,打開了話匣子。
耄耋之年的戴奶奶,退休前為北京一所職業學校的教師,唯一的女兒已移居新西蘭。為了找一個適合自己養老的地方,她在北京市內一連跑了近30家養老院,但不是住不進去,就是價格太高,最終她住進了距北京通州一河之隔的河北燕郊的一所養老院。
然而,與生活在燕郊的數以十萬計的“北京人”一樣,她對京冀醫保不聯通帶來的不便深感苦惱。
“異地醫保報銷開通之前,我如果選擇不回北京而在當地醫院看病,需要先開異地就醫證明,再自己墊付醫藥費,然后再回北京報銷,十分麻煩。”戴百祺說。
在老人的期盼中,這個問題在今年1月初終于成為“過去時”。與養老中心一墻之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燕達國際醫院與北京醫保系統順利聯通,北京參保人員持卡就醫可直接結算。此外,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北京的優質醫療資源正不斷向這里輻射。(參與采寫:高博、齊雷杰、王曉潔、孫琪)(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