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葉小文:趙樸初的“無盡意”

2017年02月20日 09:09 | 作者:葉小文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我當過15年的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局長,與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交往甚多,和大家一起尊他為“樸老”。

B20170220001-zx12

作者(前排左三)與趙樸初(前排左二)

春節休閑,靜心讀書,腦海里就總有樸老的身影在閃爍。樸老雖已遠去,音容笑貌宛在,哲人風范長存。

記得他給人題字時,常蓋上一方“無盡意”章,他的書齋取名“無盡意齋”,自稱“無盡意居士”。樸老不老,其意無盡。

我請教樸老,何為“無盡意”?樸老說,《無盡意菩薩經》講“行愿,意無盡”,乃慈悲無盡,行愿無盡,智慧無盡。樸老借以表明對祖國無限熱愛,為人民、為佛教報恩無盡、奉獻無盡的赤子情懷。他又說,蘇東坡有“短籬尋丈間,寄我無窮境”的佳句,詩人已頓悟宇宙無窮盡而人生有限的道理,所以面對艱難困苦也能豁達樂觀、隨遇而安,“無窮境”是孜孜以求、不改抱負,無私、無我、無執的境界。這大概是樸老關于“無盡意”出處的又一注解。樸老還說:“我們都是一滴水,只要盡力而為,滴水可奔入大海,永不干涸。唯有身歸大海,滴水方得功德圓滿。”這應是“無盡意”內涵的說明。滴水的“無盡意”來自大海、歸于大海,樸老的“圓滿功德”也來自和歸于他衷心熱愛、終生奉獻的祖國、人民和佛教事業。樸老詩云:“信知此土有深緣,圣教三車獨得全。誓續慧燈無盡際,時輪再轉兩千年。”將佛教的“慧燈”無盡際地延續下去,這應是“無盡意”外延的擴展。

為此,樸老一生提倡和踐行“人間佛教”,知恩報恩、護國利民,以戒為師、師表人天,慈悲濟世、甘于奉獻,以和為尚、“六和”為敬。

誦讀樸老留下的遺囑,也感到樸老在傾訴其執著的“無盡意”之情:“生固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尋覓。”樸老大概是要告訴我們,他已經走了,誰還在那里感嘆“安息”、思念不已呢?明月清風意無盡,不勞尋覓事無窮啊。雖已到“了脫生死”的境界,但他畢生無限熱愛祖國的志愿,為人民、為佛教奮斗不息、奉獻不止的事業,定會后繼有人,薪火相傳。

記得20多年前,春節剛過,宗教界的領袖們云集海南三亞,研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問題。會余,我陪同樸老游覽亞龍灣。晴空萬里,碧海連天,鳥語花香,春風撲面。更奇的是腳下沙灘雪白,頭上鴻雁翻飛。大家都輪著要跟樸老合影留念。我笑道:“樸老,您就站定別動吧,大家想要您像這大海,像這鴻雁,作個背景呢。”樸老笑答:“踏沙晨作亞龍游,鴻爪倘能留?”

入夜,樸老給我們說起黎族美麗的民間傳說故事:有一少年,自五指山追逐一鹿至海邊,張弓欲射,鹿回頭,化為美女,少年愛之,遂為夫妻。樸老興致很高,又連夜登至山頂看“鹿回頭”石雕并觀三亞夜景。山上山下,燈火閃爍。我看樸老似若有所思,就說,請您老留下一首詞,給這美景增添文化內涵啊。樸老點頭不語。

第二天,一首《訴衷情》已躍然紙上:

踏沙晨作亞龍游,

鴻爪倘能留。

登高夜望奇甸,

美景不勝收。

燈萬點,

相輝映,

似川流。

不須逐鹿,

山也回頭,

海也回頭。

詞中“奇甸”,是古人對海南島的稱謂。我問樸老,這首詞情深意切,內涵豐富,有何“禪意”?樸老沉思片刻說,唐代的鑒真大師東渡日本,曾在三亞躲避臺風,他把一生都奉獻給日本人民了。但后來日本侵略中國,侵略者以鑒真為例,禮請弘一大師赴日。弘一大師憤言:“當年海水是藍的,現在被你們染紅了!”是啊,那時是山在流淚,海在流血啊。今天血雨腥風雖然早已過去,我們要憶念先德,不忘歷史,開辟未來。佛教可以為中日人民世代友好多作貢獻,可以叫“山也回頭,海也回頭”!

樸老詩詞的“無盡意”,令人念念不忘。2016年12月22日,我以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中方委員的身份,在日本奈良舉行的“鑒真精神與中日文化交流研討會”上發表題為《畢竟一衣帶水,總有鑒真精神》的主旨演講。想起當年樸老的“無盡意”,就有很多話要說了。我說,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近鄰,在地緣環境上隔海相望、在佛教信仰上一脈相承、在文化習俗上同多異少。正因一衣帶水,常有走動、交流、親近,成就了長期以來中日關系史上一段段友好往來的佳話;也因一衣帶水,時有猜忌、摩擦、沖突,尤其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侵華戰爭,給兩國人民帶來了一段慘痛、不幸的歷史,近年來兩國關系又呈現諸多隔閡和麻煩。中日關系如何走出困境?大家都感到困惑;畢竟一衣帶水,總有和平、友好、合作,總有同一縷春風同時吹綠大洋彼岸,總有同一域海水不分國界來回流動。鄰居可以選擇,鄰國不能選擇。“德不孤,必有鄰”。只要中日兩國人民真誠友好、以德為鄰,就一定能實現世代友好。鑒真精神就是中日之間還在吹拂的“一縷春風”,就是促進中日重修舊好的“一域海水”。每逢中日關系遇到困難時,文化的力量、民間的力量就會站出來,潛移默化、持續不斷地努力。今天兩國的佛教交流,是千百年前交往的延續,是代代相傳而來的友誼的發展與繼承。今天我們所做的一切,也正在為后人的交流埋下取蔭之樹的種子。讓我們記住趙樸老的話,憶念先德,不忘歷史,開辟未來!

一提樸老,在場的日本人都肅然起敬。一提他的話,大家也都點頭稱是。

樸老走了,他的事業和精神,他的人格和風范,他的音容和笑貌,不勞尋覓,就在廣大佛教徒心中。燈萬點,相輝映,似川流。

我不是佛教徒,但是我尊重和理解佛教信仰者“乘愿再來”的信念。我想,只要中日兩國乃至國際社會還需要殫精竭慮致力和平事業的奉獻者,那么,就會山也回頭,海也回頭,千年前的鑒真,當代的樸老,都會“乘愿再來”。

無盡意,無盡意,說不盡的趙樸初,說不盡的思與念……

(作者系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葉小文 趙樸初 無盡意 宗教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