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審視經濟全球化需要多視角
當前需要賦予經濟全球化新的內涵,使其朝著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發展
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在瑞士達沃斯落幕,“領導力:應勢而為、勇于擔當”的主題引人思考,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影響深遠。
當今世界面臨空前復雜的挑戰:經濟上,世界經濟仍處于深度調整,復蘇動力不足,增長持續低迷;社會中,西方國家的失業率居高不下,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并加劇了社會分化;政治上,英國公投“脫歐”,意大利修憲公投失敗,美國推“新政”……西方政治進入多事之秋,體制性弊端凸顯。難民危機與恐怖事件頻發又進一步加劇了經濟全球化面臨的挑戰。
世界經濟論壇本身與經濟全球化有著千絲萬縷聯系,自始至終是經濟全球化的積極支持者,今年又高度關注經濟全球化問題。論壇如今已成跨國公司領袖交流經驗的場所、專家學者表達真知灼見的平臺、各國領袖凝聚共識和加強合作的舞臺。
我們今天面臨的逆全球化風浪主要來自歐美等發達國家。眾所周知,經濟全球化由美國發起并主導,美國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然而,當下美國卻蔓延著強烈的受害者心態。原因何在?2014年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風險報告》就一針見血地指出,財富鴻溝是罪魁禍首。毫無疑問,金融危機和經濟失敗是誘發本輪反全球化思潮和民粹主義崛起的根本原因。特別是,西方國家現行制度下的贏家通吃與富豪政治,進一步惡化了社會不公平與階層分化,使富者越富,窮者越窮。西方國家不能將其簡單歸因于經濟全球化問題,政治家責任缺失、政府政策不力、制度設計缺陷、經濟過度市場化等都是導致財富鴻溝不斷擴大的原因。
應該看到,經濟全球化給人類帶來諸多積極成果,需要從全球層面加以準確評估。在過去數十年中,幾乎所有國家都參與到經濟全球化進程之中。從國家層面看,參與經濟全球化意味著獲得了財富的增加、技術的進步、社會的文明。對企業家來講,參與經濟全球化意味著獲取更大的市場、更便利的融資、更低廉的勞動力。從這一角度來看,經濟全球化是有利于世界發展和人類文明的。但是,當前需要賦予經濟全球化新的內涵,使其朝著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發展。
歷史證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后。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合作共贏才是正確選擇。事實上,中國的經濟發展得益于國際合作,也愿為國際社會貢獻更多公共產品。3年多前,習近平主席高瞻遠矚地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與沿線國家乃至全球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共享中國發展成果。2016年第七十一屆聯合國大會首次將“一帶一路”倡議寫入決議,并得到成員國一致贊同,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普遍支持。在達沃斯,習近平主席再一次就經濟全球化問題闡述中方有關看法和主張,積極引導經濟全球化進程向著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發展。國際社會高度重視中國主張,并且期待分享中國經驗。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常務副秘書長、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7年01月23日 03 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經濟 全球化 發展 審視 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