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調研路上的三問
——訪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
既是全國政協委員,又是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每一年,蔡玲大部分時間是在調研中度過的。在她看來,調研路上有不少難忘的細節,也沉淀下了很多思考,“如果說2016年印象最深刻的,我感覺有三個關鍵詞,那就是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精準扶貧。”
蔡玲
先說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問題。這既不是新話題,也不是中國特有的問題,但“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這件事有密切聯系。
在以往政府機構工作中,蔡玲曾直接分管成本調查分析方面的工作,結合今年的調研,蔡玲說她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融資成本過高,或許已經成了不少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攔路虎”。
“小微企業沒有信用擔保,銀行的議價能力就變得格外強了。”蔡玲分享了調研中了解到的案例:“一個案例是,某城商行在浙北地區某縣設置了一家支行,一段時間后對外發放貸款4.5億元,這里接近9成貸給了政府融資平臺,只有1成留給了小微企業,由此可見,即便是城商行的貸款分配中,政府仍是大頭兒;另一個案例是,基層反映中部地區的一家搞外貿的制造業企業,他們需要150萬元周轉貸款,銀行為了控制風險,從貸款中扣除了風險自保金,結果150萬元貸款變成了120萬元,為了拿到這些錢,這家企業需要走各種手續,一共蓋了60個章、攢齊127個簽字。可見,因為沒有信用擔保,小微企業獲的平等融資資格受到了一定限制。”
要么是不好借,要么是用較高的成本去借。“在調研中,我們通過抽樣調查發現一些企業的融資成本甚至高達兩位數,年化利率18%或者更高。”蔡玲這樣說。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有人提出加大直接融資的比例。對此蔡玲表示,對于小微企業來說,要達到直接融資的要求也并不容易。而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希望在未來加大力度得到改善:“李克強總理前不久指出,要繼續減稅降費。就我本人而言,做了十幾年全國政協委員,長期集中關注點之一就是如何減稅降費,明年的兩會我還要提關于改善企業融資環境的提案,希望借此促進中央減稅降費舉措落到實處。當然,改善企業融資環境是個全球性的話題,特朗普也計劃通過大幅度減稅政策吸引海外美國企業回歸本土,并吸引其他國家的優質企業。”
再說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話題。據蔡玲講,在多次圍繞這一話題外出調研時,她心里一直記著一串數字:“我國現有2.77億農民工,其中1億人未來要轉為城市居民,我國現有城市數量僅為656個,相比之下,日本全國人口1.1億人,擁有700多個城市。我國現有大城市恐怕難以承載這些轉移過來的農民工,必須要在培育新生中小城市方面下功夫。”
那么,培育新生中小城市的突破口在哪兒?“今年在調研時,我們接觸到了浙江省溫州市的龍港鎮,別看是個鎮,那里有40多萬常住人口,戶籍人口也達到30多萬人。除了人口集聚,2015年這個鎮子的財政收入達到了23億元。作為全國新型城鎮化試點,龍港鎮不斷擴權,但它畢竟還是個鎮,只是個‘半城市’的概念,那里的基層干部群眾很有熱情,希望能夠由鎮變市,以便更好地發展基礎設施、招商引資,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更好地搞好醫療、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務,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從政策落實的角度而言,在改革全面深化過程中也應注重基層首創精神,注重試點地方的創新精神,考慮將特大鎮改成市,比如改成縣級市或者副縣級市,由此真正解決人的城鎮化問題。”蔡玲表示。
今年,蔡玲還有一個重要的調研關鍵詞,那就是扶貧,調研坐標落在了西藏自治區。到了拉薩和日喀則等高海拔調研之后,蔡玲認為,對西藏的扶貧工作應因地制宜:“我們去了那里的鄉村奶牛合作社、唐卡等民間手工業企業和蔬菜大棚,也看了那里的街道,最深的感觸是西藏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很有特點,可以因地制宜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同時,在西藏開展職業教育、雙語教育很重要,在脫貧之后,要防止一些人返貧,關鍵要讓他們學到真本領,這也需要職業教育更新標準和課程,也需要有好老師。”
現在,各行各業都在探索“互聯網+”,在蔡玲看來,可以探索通過互聯網技術,將西藏優質的農產品推介給世界。同時,在脫貧攻堅戰里,要充分重視非公經濟的作用,調動民間熱情。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蔡玲 調研 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新型城鎮化建設 精準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