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上海交大教授訓練機器看臉分辨罪犯:準確率86%以上
圖c為模擬出來的罪犯“平均臉”。圖d為非罪犯“平均臉”。
“顱相學”、“天生犯罪人”:沉睡2個世紀的研究
許多研究者一看到武筱林的研究成果,就立馬聯想到了西方18、19世紀一度盛行的“顱相學”和“天生犯罪人”理論。
1870年,意大利監獄醫生龍勃羅梭打開了意大利著名土匪頭子維萊拉尸體的頭顱,發現其頭顱枕骨部位有一個明顯的凹陷處,它的位置如同低等動物一樣。這一發現觸發了他的靈感,他由此提出“天生犯罪人”理論,認為犯罪人在體格方面異于非犯罪人,并認為犯罪人是一種返祖現象,具有許多低級原始人的特性。同時,他認為犯罪具有遺傳性。
龍勃羅梭的理論帶有很大的歧視性色彩,一經發表就遭到各方抨擊。此外,由于龍勃羅梭的研究缺乏數據支持,也一直被當作偽科學對待。
龍勃羅梭《犯罪人論》。
此后,反歧視的價值倫理在西方社會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關于外表和犯罪性的研究也逐漸沉寂。直到2011年,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個心理學研究團隊發現人們僅通過觀察一個人的照片判斷他是不是罪犯的成功率相當高。
“我也認真讀過2011年他們的研究”,武筱林說道,“但他們采取的是傳統心理學的試驗方法。MIT Technology Review說,我們是在這個研究方向走出了新的一步,用數據說話。”
原本打算證偽,第一反應很吃驚
關于“顱相學”和“天生犯罪人”理論,武筱林坦言,“不管是從主流科學界的觀點,還是從我個人的價值觀、個人的直覺,我一開始都覺得這是不靠譜的。”而他認為,像康奈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們那樣采用傳統實驗方法,以人為試驗者,不可避免帶有主觀偏見,也會出現生理上的疲勞,因此他想到運用計算機進行數據分析,在定量層面上進行證偽。
但出來這樣的結果,武筱林感到很吃驚。他們早在一年前就取得了結果,但遲遲不肯發表,而是反復交叉驗證,但始終沒有推翻原始的結論。
比如,在他們11月21日上傳的第二版論文里,他們就作了一些修改。由于有人提出,罪犯的照片是由警察提供的,而警察使用的照相機可能在信號上與其它相機不同,他們故意在照片的光學信號上加了很多噪音,以淹沒不同相機信號上的差異。但之前的結論依然成立,分類器仍有75%以上的準確率。此外,他們特地重新核實了犯罪者照片的拍攝情況,證實都是普通證件照片,而非被捕后拍攝的。
“所有算法出來的結果都相當一致,從技術層面來講可靠性很高?!?/p>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教授 機器看臉 分辨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