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分類處置生活垃圾 積極改善城市環境
哈爾濱市政協就城市垃圾處理建言獻策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占用土地、污染環境的不良狀況以及對人民健康的潛在影響也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不僅是城市環境問題,更是一座城市發展程度的直接體現。自3月份起,市政協城鄉建設資源委員會會同市城管局,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民主黨派成員等組成聯合調研組,分別圍繞哈爾濱市垃圾增長現狀、結構變化、處置設施、專項收集、深度分類、無害化處理、科學利用等開展深度調研,并提出建設性意見或建議。
現狀
日產垃圾4200噸無害化處理率91.6%
據了解,哈爾濱市9城區日均生產垃圾4200余噸。除松北區外,主城區垃圾密閉化運輸達100%,垃圾收運體系建設覆蓋率也達到了100%。截至2015年底,哈爾濱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已達到91.6%。
據介紹,哈爾濱市現有4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其中3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位于主城區或附近,分別是向陽生活垃圾處理場、哈爾濱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和雙琦環保資源利用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另一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位于阿城區,主要承擔阿城區生活垃圾處理消納任務。
松北區和呼蘭區現在沒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采取簡易填埋處理。目前,哈爾濱市正在推進松北、呼蘭區域性固體廢棄物產業園區項目建設,該項目一期工程規模為日處理生活垃圾600噸,采用“分選+焚燒發電+填埋”綜合處理工藝,現已開工建設,預計2018年投產試運行。
問題
垃圾分類不理想設施布局待完善
哈爾濱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效果并不理想,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布局有待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向陽生活垃圾處理場滲濾液存在嚴重的環境安全隱患。
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等8個城市成為國家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城市。據了解,2012年北京日均垃圾產生量為1.77萬噸,與2008年相比,日均減少600噸,垃圾源頭減量化效果明顯。2014年,哈爾濱選擇道里區兩個小區作為試點,開展分類收集試點工作。但就目前反饋來看,整體效果并不明顯。究其原因,市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較難在短期內改變;此外,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體系配套和銜接不完善,也一定程度影響市民和單位開展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目前,主城區現有的3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全部位于東部地區,西部地區的生活垃圾需要通過較遠距離的交通運輸至東部地區才能進行處理,在增加垃圾運輸成本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城市交通壓力。同時,部分運輸車輛還未完全實現全封閉運輸,也給城市道路環境帶來一定影響。
建言
加快建立垃圾分類體系加強終端處理設施建設
1建立多方共管治理模式
委員建議,應樹立垃圾是重要資源和礦產的觀念,由粗放管理向微循環精細管理轉變,由增加處理規模向提高質量和水平轉變,由關注末端向全過程管理轉變,由立足無害化處理向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并舉轉變。
應樹立垃圾分類處理一盤棋思想,建立多方面共同參與的垃圾治理模式,盡快建立住建、環保、發改、科技、工信、財政、國土、商務、農業等相關部門協調聯動機制。應建立城市垃圾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細化落實階段性的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針對制約垃圾分類和減量化工作的重點和關鍵環節,明確部門責任,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檢查、評估和考核體系。
2做好垃圾分類專項規劃
按照國家“到2020年底,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的要求,應做好城市垃圾分類處理專項規劃,統籌安排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建設項目,搞好頂層設計,研究確定系統性推進方案。應把垃圾分類處理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老城區改造及新城區建設規劃同步考慮。可在道里、道外、南崗、香坊等區域內進行試點,特別是哈爾濱新區要率先實施。應針對哈爾濱市各區的人口數量和生活垃圾產生量,科學確定處理方式、規模和數量,選擇好技術路線。
3完善垃圾處理法律法規
委員建議,應加快制定垃圾處理市場準入和特許經營、市場化運營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建立收集、運輸、處理標準和技術規范,將垃圾無害化處理納入法治化管理軌道。
根據市民家庭、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機場、車站、大型批發市場和集貿市場等地垃圾的構成特點,合理確定分類模式,建立針對居住小區、公共場所、企事業單位的工作機制;結合哈爾濱市實際研究對策,建立長效源頭減量、分類回收、分類資源利用等獎勵與約束性制度,通過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方式保障政府、社會、家庭參與率。
同時,還應加強垃圾分類與處理立法工作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性法規,推進哈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與處理工作的法治化與規范化。
4加強終端處理設施建設
委員建議,應加大專項財政投入,積極爭取垃圾分類處理項目建設資金;拓寬投資渠道,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完善市場退出機制,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建立有機垃圾資源化處理推進機制、廢品回收補貼機制和回收抵押金機制,研究制定市民垃圾投放袋補貼和垃圾計量收費標準,對易拉罐、塑料瓶、玻璃瓶等可以重復使用的包裝品收取抵押金,提高這些廢品的循環再利用率;依托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的現有技術,加強終端處理設施建設,將哈爾濱新區打造為全市乃至全省的環保產業裝備制造基地。
應加快推進向陽生活垃圾處理廠一期工程驗收工作,使其盡快投入使用;加快推進雙琦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廠擴建工程建設,使其日焚燒能力由300噸提高到1500噸;加快推進西南部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水升級改造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在松北區和呼蘭區建設區域性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園區建設。
同時,應進一步強化廠區內消毒滅菌工作,提升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垃圾填埋場應完善雨污分流系統,減少垃圾滲濾液產生量;滲濾液調節池應盡量采用封閉等措施防止惡臭物質的排放;應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對垃圾焚燒廠焚燒過程產生的飛灰進行處置,加快飛灰處置場地的建設。
5構建垃圾回收處理體系
委員建議,應注重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在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整個過程中的運用,扶持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高科技、創新型企業,構建政府、企業、市民共同參與的垃圾分類回收處理體系;研究運用物聯網技術,探索線路優化、成本合理、高效環保的收運新模式。
應科學制定垃圾強制分類辦法,對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特種行業廢棄物實行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置,減少垃圾混裝、混運、混處理帶來的環境破壞和可回收資源浪費。對于餐廚垃圾,做到干濕垃圾分類,推行餐廚垃圾家庭粉碎處理,配套建設現代化餐廚垃圾處理設施。積極支持和推廣快速處理技術,集成多種處理技術,實行分類處理、循環利用,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填埋量。
6推進廢舊物資回收再利用
委員建議,應加快建立廢舊物資回收網絡。通過政策引導、行業整頓、強化管理等措施,對現有廢品回收隊伍進行整合。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通過電話回收、網絡回收等方式,提高回收效率,方便市民交投,拓展業務范圍。支持回收企業和加工處置企業在試點小區開展廢舊物資回收業務,并將大件垃圾和裝修垃圾的處置納入回收體系。促進回收企業與加工處置企業形成對接,使符合環保要求的加工處置企業得到充足供應,保障資源循環利用行業健康持續發展。針對回收企業和加工處置企業存在的稅收負擔重、產品出路窄等問題,有關部門應當積極研究相關扶持政策,培育循環再生產品市場。
在用地規劃、交通運輸等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進一步優化廢舊物資回收點、回收亭體布局,完善回收網絡。在人流密集的商業網點設置明顯的垃圾分類收集站(點),為環保意識高、愿意細分類的市民提供分類設施;在機關、院校、企事業單位設置標識明顯的分類垃圾桶;在小區或社區環保監督站設立固定回收點。
建議規定垃圾收集時間,在早6點前結束垃圾收集工作,并運送至垃圾存放點或轉運點;環衛部門在垃圾箱或垃圾轉運站進行垃圾收集和轉運時,要嚴格按照規定時間、轉運要求操作。
7引導市民改變生活習慣
委員建議,應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宣傳欄、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各類載體,結合垃圾分類收集、垃圾收費等改革措施,開展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工作的宣傳,進一步普及垃圾分類處理知識、強化垃圾分類意識、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標識,切實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識、道德水準和參與垃圾分類投放的覆蓋率。
編輯:薛鑫
關鍵詞:哈爾濱市政協 城市垃圾處理 城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