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劉尚希:穩增長離不開社會化改革
宏觀經濟形勢最重要的就是增長問題,增長問題最該關注的是穩增長。那怎么才能實現穩增長呢?按照傳統思路,就是財政貨幣政策。我們的財政貨幣政策現在也不錯,是有效果的,但是現在有人說,貨幣政策效應正在不斷遞減,應該發揮財政政策更大的作用,言下之意就是積極的財政政策還要更加積極。我想如果我們穩增長僅僅是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這兩大政策之間進行選擇,那么穩增長可能只是有短期的效果。怎么才能長期穩增長呢?中國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特別需要從整體上進行判斷。
劉尚希
現在影響經濟增長的,或者說影響穩增長的恐怕不僅僅是經濟因素,還有社會因素,社會因素對經濟增長產生的影響在我們這個階段越來越大。最近國務院發了一個新的文件,就是基于重點人群,怎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個文件實際上是一個社會視角。重點人群是什么概念?就是一個社會學的概念。從重點人群這個角度入手,調動社會各個層面的積極性,這個思路跟以往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經跳出了穩增長要么依靠貨幣政策、要么依靠財政政策這個思路。
我們說的戶籍制度,背后就是一種社會身份,這種社會身份帶來很多排斥性的問題,比如說就業、創業機會不同,同工不同酬,這是社會排斥。社會排斥和社會包容是對立的,在這種情況下,怎么指望實現包容性增長呢?所以,社會問題現在變得更加重要。
社會化改革要從幾個方面來推進:一是身份的社會化改革。我們的身份現在不是社會化的,是地域化的,是單位化的,沒有變成真正的社會人。城市里有本地人與外地人之分,單位里有體制內人和體制外人之分,社保有居民、職工和農民之分。從這點來看,這項改革至關重要。沒有身份的社會化改革,勞動力真正自由流動就很難實現,而且會導致整個經濟運行成本上升。這一點很容易理解,企業員工過度流動,如果要不斷地招工、培訓,它的成本會不會上升呢?假如農民工不能在城里定居下來,處于漂泊狀態,他怎么成為技術工人和熟練工人呢?更重要的是,農民工的下一代怎么辦?素質如何提高?如何融進城市社會?“農民工”這個稱呼是否要一直延續下去?其實,除了戶籍身份,還有編制身份、干部身份、工人身份,對社會成員的橫向和縱向流動都構成嚴重的限制,機會不公平,經濟也難有活力。
二是組織的社會化改革。過去的改革實現了經濟組織市場化,經濟組織就是企業,企業成為市場主體,實際上它也是社會主體。廣義上講,市場化改革也是社會化改革的重要內容,組織的社會化是從企業的市場化起步的,但是一個社會不僅僅有經濟組織,還有很多公益性組織和非經濟組織,比如說現在大量的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這些不是經濟組織,但是它們社會化了嗎?沒有。中央一再強調,要發展人才,要給人才松綁,要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關鍵是要給他們所在單位松綁,給屬于事業單位的科研院所、學校、醫院松綁,去行政化,變成一個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自治的社會主體。如果這些社會組織沒有活力,經濟的活力就缺少源頭活水。所以,社會組織一定要進行社會化改革,這里所講的社會組織,還包括行業自律性組織、群眾自助性組織、社會公益性組織、學術團體等等。我覺得這是我們當前改革的一個短板,應該加快推進。通過組織的社會化改革,實現社會的重構和再組織,避免社會的碎片化,加快社會轉型,提升社會轉型與經濟轉型的匹配性,提高社會的自我管理能力,防范化解治理失靈的風險。
三是管理的社會化改革。這個管理并不是企業管理或單位管理,而是整個社會的自我管理。比如說,每個人作為社會人,要有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能力。講誠信,這就是個人的自我管理,如果社會大多數人連這點都做不到,那說明這個社會出了大問題。而這種自我管理的能力對經濟運行的成本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在一個不講誠信的社會,交易成本會居高不下,拖曳經濟增長。企業之間相互拖欠造成的三角債,一個重要原因是不講誠信。有錢不還賬,并非個別現象。站在經濟人的角度,欠賬不還等于融資,還可以節省財務費用;而從社會人角度看,欠賬不還則是賴賬,是不講誠信的表現。如果社會都著眼于眼前,都是經濟人,而不是社會人,那整個社會的行為就會紊亂,會使整個經濟運行的環境變差,經濟運行的成本變高,甚至產生逆向淘汰,效率就會下降。當前降成本都是從微觀、財務會計的角度來分析和采取措施,其實從整體、從宏觀來看,社會化改革才能真正降低國民經濟運行的成本。成本降低了,大家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上來了,經濟也就有活力了,穩增長自然就能實現了。
作者: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 劉尚希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劉尚希 宏觀經濟形勢 社會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