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袁隆平的新夢想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擔任主任和首席科學家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近日成立。袁隆平與李滄區政府和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簽訂了戰略合作備忘錄,計劃在3年內實現海水稻種植畝產突破200公斤的目標。
袁隆平
海水稻的前世今生
據介紹,前些年在中國南方大江大河的入海口,也就是淡水、海水混合區域,陳日勝等國內一些專家發現了耐堿性強、抗病性強、生命力強的野生海水稻,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了一些研究,創造了一個良好開端。但由于缺少國家級平臺的支撐,海水稻目前產量不高,抗鹽度在0.5%到0.8%,推廣性也不強,產量和株型還需要進一步改良。
“海水稻研發中心落戶青島后,團隊將用兩到三年時間進行技術改造和育種,整合包括海水稻發現者陳日勝等國內專家的技術和資源,對海水稻遺傳性狀迅速進行改良,用基因測序技術把抗鹽、抗堿基因選出來,通過分子育種學的技術,跟常規的水稻雜交,改造成適合全國各地推廣的品種。”袁隆平表示,他有信心在三年內培育出抗鹽度1%的海水稻,一步一步試驗,最終實現海水稻大面積推廣種植的夢想。
“海水稻并不咸,它和普通水稻一樣,有好吃的,也有不好吃的。”袁隆平介紹,從經驗來看,堿性環境下生長出來的水稻口感會好一些,因為海水稻不生病蟲害,不需要打農藥,在灘涂狀態下自然生長,用的化肥較少,所以是天然的有機食品。
海水稻若增產,可多養活上億人
為什么要研發海水稻?“主要考慮到我國耕地資源不多,卻有不少鹽堿地。”袁隆平解釋。目前,我國內陸還有15億畝鹽堿地,其中有兩億畝具備種植水稻潛力,我國咸水湖泊儲水總量超過淡水湖。
“海水稻研發成功后,在我國內陸和咸水湖周邊進行產業化推廣潛力巨大,如果可以推廣兩億畝,按畝產200至300公斤計算,可增產糧食500億公斤,多養活約兩億人。”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棟表示,青島研發中心建成以后,將選育出在我國2000萬畝沿海鹽堿地推廣的海水稻品種,每年按1000萬畝推廣,可增產200萬噸糧食。而且,從國家糧食戰略安全考慮,不僅要在畝產上提高產量,而且還要開發新的可利用土地,利用海水稻可以將那些不能生產糧食的鹽堿地利用起來。
另外,青島研發中心還將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世界糧倉”的倡議,依托青島良好的生態環境、適宜的土地資源、便利的交通條件,打造世界知名的水稻生物育種產業化中心,將研發成果進行國際化和產業化推廣,特別是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東南亞國家推廣。僅東南亞就有3億畝的鹽堿地,糧食增產潛力巨大。
明年秋季有望試吃海水稻
在入駐青島國際院士港的同時,袁隆平還實地考察了設在青島膠州灣北部的30畝海水稻科研育種基地,該項目啟動資金1億元,遠期項目投資規劃將超過20億元,同時,還將申報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國家海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主要有三個研發方向。”袁隆平介紹,“一是耐鹽堿高產水稻。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堿性野生稻的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的、鹽度不低于1%的海水灌溉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能達到200~300公斤/畝的水稻品種;二是超高產超級雜交稻。研發目標是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的畝產在1000公斤/畝以上的超級雜交稻新組合;三是高光效應用研究,利用C4植物高效光合作用基因,提高C3作物的光能利用率。這是世界級農作物產業革命,攻克它就是摘取了世界農業科技領域的皇冠,對我國糧食安全戰略具有重大意義,同時,通過高光效利用的研究對解決我國能源短缺問題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我們計劃在膠州灣北部海域進行海水稻研發,先進行土壤改良,然后將30畝地根據不同鹽堿度分成若干小格子,反復測試耐鹽耐堿性能,將耐鹽耐堿基因選出來進行配組,再試驗分別選出抗病性優、營養含量高等不同種子……”張國棟說,預計明年4月進行研發性試種,明年秋季青島市民有望試吃,3年內海水稻將正式端上餐桌。(記者 劉艷杰 通訊員 孫麗云)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袁隆平 新夢想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海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