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黃國柱:培育青少年的尚武精神
前不久,由美國幕后主導、菲律賓單方面挑起所謂南海仲裁案,就在南海仲裁案發生的同時,一張20多年前的舊劇照,以“葛優躺”、“北京癱”之名而走紅網絡。某媒體還以此為由頭,“曬一曬誰最懶”與觀(聽)眾互動。相對于國人日益高漲的愛國主義熱情而言,這顯然是不和諧的。南海仲裁案雖還算不上“國難當頭”,但也足以讓每個中國人瞪大眼睛,拭目以待了。以躺著、癱著、懶著的方式活在當下此時,即便是表面現象,至少不在鼓勵提倡之列。
黃國柱
對這種精神上的羸弱頹廢現象,不能視而不見,聽之任之。南海仲裁案恰恰為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機,一定要讓我們的下一代從小負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用強悍和血性捍衛共和國的核心利益。真正像國歌里唱的那樣,“用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這個教育的重要切入點就是培養尚武精神。
倡導培育尚武精神,首先源于對歷史和文化的反思。近代西方國家的崛起,伴隨著海盜行徑、強盜邏輯和尚武征服、侵略掠奪的合理性解釋,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慘痛的百年屈辱和深刻的反省。許多有識之士痛感國人尚武精神和海洋意識的缺失,是導致近代衰落和民族屈辱的重要原因。日前網絡上播出了俄羅斯的國家形象宣傳片,配以普京騎熊在森林河流中奔跑的PS圖片,并發出警告:不要惹我!十分令人震撼!再相比好萊塢大片中層出不窮的美國英雄們演繹的速度與激情,西班牙斗牛士的兇悍與血腥,我們文化基因中的欠缺顯而易見。“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忍字頭上一把刀”、“英雄本是傻人為”,以斗雞、斗蟋蟀,把玩金蓮為樂……中華文化不是沒有尚武的成分,而是相對比較弱勢:匹夫之勇,永遠不敵奸詐權術;花臉鐵頭,永遠不敵白面書生;大江東去,往往不敵曉風殘月;陽剛粗獷,往往不敵陰柔細膩……從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殺,到昆明火車站的恐怖事件任人宰割的慘劇;從狼牙山五壯士到黃繼光、邱少云的被反復質疑惡搞……無以言說的歷史和現實都時刻提醒我們,精神的羸弱、英雄主義的缺失曾經是民族精神的致命軟肋。西方諸島國列強的早期全球范圍內的侵略掠奪,其實質與維京海盜、索馬里海盜的行徑并無二致。其崇尚武力、強盜行徑直接導致了早期的國家財富積累,一直享惠至今。顯然,以尚武為標志的民族精神強悍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家民族的命運。大清王朝以馬背上的強悍奪天下,最終卻以煙床上的羸弱失政權。而以猶太人為主體的以色列卻在任人宰殺的二戰后,痛定思痛,勵精圖治,成為全民皆兵、令敵生畏的戰斗民族。
培育尚武精神,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政府相關教育宣傳部門、軍隊及國防動員體系、新聞媒體、學校老師、家庭父母……都有宣傳倡導培育尚武精神的責任。首先要從我黨我軍紅色資源中汲取豐富的政治營養,把我軍戰爭年代形成的敢打敢拼敢犧牲的戰斗精神傳承下來。重塑我軍英模形象,形成尊重軍人、崇尚軍旅的深厚社會氛圍。高度重視,加大投入,充分發揮目前有限的國防教育基地及海洋(海軍)博物館的作用,打造有影響力的品牌。天津的基輔號航母和深圳的明斯克號航母均購自前蘇聯,運營日久,面目破舊,都存在維護不夠、利用不足的問題。這些實物,與那些用鋼筋水泥堆起來的假航母相比,其價值和意義不可同日而語。這方面,俄羅斯和美國都有很好的做法,值得借鑒。
培育尚武精神,要重視國防和海洋文化衍生品牌的創意創造。特別要調動各類文化企業的積極性,鼓勵他們立志創造具有民族風格和精神內涵、神形兼備的國防和海洋文化品牌,以彌補我們與西方的巨大差距。僅以瑞士為例,直接用于航海、航空、航天、潛水及陸海空各軍、兵種的知名鐘表品牌不下百種,還有諸多瑞士軍刀之類的軍民兼用的著名品牌,行銷全球,長盛不衰。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品牌往往都有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傳承。這種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企業文化精神,的確需要我們很好地借鑒學習。國防和海洋文化精品的創造,正如國防和海洋意識的形成,觀念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
培育尚武精神,防止青少年的“精神癱瘓”,強健體魄是題中應有之義。專家提供的數據顯示,與發達國家比,中國青少年體質連續25年下降,超重率、近視率大幅上升,運動能力大幅減弱。有的地區甚至因體檢合格的青年偏少出現征兵難。細究根源,從母親育兒開始,童年啟蒙、體育課設計、營養餐配置、課外負擔過重、升學第一導向等等,不一而足。解決這些問題的前提,是我們必須對培育尚武精神的現實迫切性和必要性有十分清醒的認識。
梁啟超曾有言: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百年雖過,此言仍有振聾發聵的意義。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日報社原社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黃國柱 青少年 尚武精神 葛優躺 北京癱 精神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