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不妨對“跑步打卡”多一點想象
近年來校園長跑猝死事件時有發生,大學生體質問題持續引起社會關注。近日,北京師范大學提出,將對2016級本科生的課外鍛煉實行運動打卡考勤,未完成規定次數,將影響體育成績及獎學金評定。據悉,在學生中實行運動打卡,此前已有一些高校試水,而在執行過程中,也伴隨著學生對運動被“強制”的質疑,以及執行過程中的管理問題。(8月2日《新京報》)
跑步打卡,其實在微信朋友圈并不鮮見,分享者顯然是將此當做生活中的小確幸,通常也會收獲朋友的點贊。而當“跑步打卡”成為大學校園的強制行為時,似乎就不那么遭學生待見了。根究其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首先在于,很多學生本身就對運動存在抗拒心理,來自學校的強制安排,引發心理上的直接不適感;其次,一個不難理解的心理現象,面對一種自上而下的強制安排,人們通常都會心生排斥,這可能是來自于某種刻板印象下的情緒焦慮。
就跑步本身來講,它可以是一件很私人的事,也可以是一樁值得鄭重的公事。當它是個人生活私域內的事時,當然是要尊重每個人的自由選擇,熱衷跑步者的生活態度,值得點贊,習慣宅在家里的,也是無可厚非。但是,置于特定的背景來看,烙上大學標簽的“跑步打卡”,顯然不是私人小事了,而是校方有針對性的課外活動安排。根據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的內容,大學組織這種課外鍛煉活動,是其教書育人的內容之一。
不過,組織并不意味著可以強制,強制也不意味著可以與成績以及獎學金掛鉤。但是,也應該看到的是,針對大學生體質普遍糟糕的情況,以及我們體育教育存在從基礎教育就有問題,選擇強制“跑步打卡”,倒也不失為一種相對合理的選擇。畢竟,與刻板印象下的情緒焦慮相比,體質下滑恐怕更值得焦慮。
面對體育教育文化的缺失,以強制來“補救”,如果能由此引導更多大學生在跑道上養成鍛煉的習慣,并開始對體育文化有新的認知,那些執行過程中的管理問題,似乎并不那么可怕了。如果強制有那么不能被接受,從強制到引導,并非沒有過渡地帶。
從某種意義上講,強制“跑步打卡”更像是特定背景下的形式安排,它雖然看上去并不那么溫潤,那么地契合大學應有的自由精神,但這種強制形式,卻有著看得見的現實意義,正如北京師范大學校方某負責人所言,這個實施方案起到的只是引導作用,如果最后沒有激勵或者掛鉤措施,大家都能主動地去鍛煉,那這個制度當然也就不再有存在的必要。于此而言,對“跑步打卡”是可以有玫瑰色的想象空間。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那些質疑是可以罔顧,那些管理問題是可以無視的,質疑聲音的存在,以及管理上的尷尬,除了習慣性的情緒表達外,是否存在校方與學生的溝通問題?是否存在管理上的短板?如果強制變成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集體對抗,“跑步打卡”就沒有了想象,只剩下一地雞毛。(高亞洲)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北京師范大學 強制跑步 跑步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