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藍天野:我這一輩子都聽黨的話
看藍天野的日程表,你很難想象這是一位89歲老人的日常生活:北京、臺北、上海,導戲、演戲、看戲、說戲……幾乎沒有什么“留白”,摯愛的畫筆也不得不放下。
藍天野
“我這一輩子都聽黨的話,黨讓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藍天野說,他的忙碌是因為他所在的北京人藝需要他,觀眾需要他,作為一個黨的文藝工作者,即使已屆鮐背之年也在所不辭。
“我1945年入黨,走上演員這條路,就是聽從黨的安排。”藍天野說,當年他的專業是繪畫,但北平地下黨組織認為,在各個大學、中學的戲劇社中活躍著許多進步青年,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戲劇上。這樣他的地下工作就從刻蠟版、印發宣傳材料,轉變成組織劇社、進行演出,從此走上話劇之路。沒想到一做就是一輩子。
新中國成立后,藍天野曾在《茶館》《北京人》《蔡文姬》等劇目中成功塑造了多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憑借執導的話劇《吳王金戈越王劍》于1985年獲北京市優秀導演獎。
離休后的藍天野,因為身體不好,有19年沒再演戲,他也曾以為自己再也不會登上舞臺。2011年,為慶祝建黨90周年,北京人藝黨委決定,重排獻禮劇目《家》,并邀請已84歲高齡的他加盟劇組。藍天野說,這么多年沒登臺了,記憶力也大不如前,當時心里的確有些忐忑,“但我是老黨員,只要組織需要,我就要發好光和熱。”
在《家》中,他主動挑戰更有難度的角色,拋掉演了一輩子的正面人物,飾演偽善的馮樂山。他對自己要求嚴格,每天堅持參加排練,直到晚上十點多排練結束。
一天,他在排練中不慎摔傷,手指骨折,這可嚇壞了周圍的人。誰知,藍天野起身后的第一句話是,“對不住大家,讓各位受驚了。”第二天,他仍堅持帶傷出現在排練現場,要求導演必須給自己安排排練,“我是要讓大家安心,看到我沒事兒。”
沒想到,一出《家》讓藍天野重新回到舞臺的中心。
2012年,他參加了劇院六十周年院慶大戲《甲子園》,并擔綱主演和藝術總監。在緊張的排練、演出之余,他時時在向年輕演員言傳身教“人藝人”應當具備的藝德和品性。
2015年,他以88歲高齡再次執導了瑞士劇作家迪倫馬特的代表作《貴婦還鄉》。在兩個多月的排練中,他堅持每天早來晚走,對每一位演員的臺詞、動作仔細推敲,認真講解。一次排演中,有位年輕演員的肢體動作始終不到位,站在一邊的藍天野突然扔掉手里的拐棍,倒地進行示范。“您這么大歲數了,這樣做很危險。”旁邊的人一邊說,一邊趕緊扶起老爺子。“為人藝培養人才是我分內的事,有什么豁不出去的。”事后談起這些,藍天野覺得這是一個導演應該做的。
復出這5年,他先后獲中國文聯“從事新中國文藝工作六十周年表彰”、中國話劇金獅獎、中國戲劇獎·終身成就獎、全國德藝雙馨獎·終身成就獎等諸多榮譽。
榮譽背后的藍天野依然保持一顆平常心,依然熱切地關注著戲劇和社會。
北京人藝老干部處副處長楊桂芬說,天野老師平時吃的用的都很簡單,但對社會公益事業非常熱心。每年的“共產黨員獻愛心”活動,藍天野準保踴躍參與。無論是汶川地震,還是青海玉樹地震,他都捐款數千元;他還將義賣畫作所得款全部用于救治唇腭裂兒童。
2012年“北京7·21特大自然災害”發生后,藍天野第一時間捐款兩萬元,“天災無情人有情。別人有了困難,我有責任幫一把。”
2014年,他得知“南鑼鼓巷戲劇節”因資金短缺面臨困境時,又當場捐出3萬元。他的舉動感染和帶動了一批戲劇工作者紛紛捐款,確保了戲劇節正常舉辦。
“如果身體條件允許的話,我還想再演一部戲,導一部戲……”在藍天野的未來規劃里,他還有戲劇夢想等待實現。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藍天野 聽黨的話 入黨 演員 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