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北京建成166個鄉情村史陳列室
為配合奧運建設 洼里鄉啟動拆遷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第二天楊德祿就跑到昌平小湯山,簽協議承租了早已看中的50畝地。申奧成功意味著洼里鄉拆遷的開始,小湯山是楊德祿為自己找的新“落腳點”。
今年64歲的于文龍總忘不了洼里鄉當年的河流和水稻。那時,洼里是北京的“江南水鄉”。
每逢夏季大雨,雨水橫流,有的地方甚至能淹沒稻尖,這是鄉里孩子們去河溝摸魚的好時節。回家后,母親把魚掏凈,裹上棒子面,放進油鍋翻炸,這味道至今留存在于文龍等洼里人的記憶里。
1992年,中國第一次向國際奧委會提出承辦奧運會的申請。那時起,洼里就被定為奧運會的預留地。洼里人開始放棄種植水稻,轉而植樹造林。
此后的十幾年間,洼里的植樹面積達到1.2萬余畝,蒼松、翠柏和銀杏樹遍布曾經的“千里水稻第一田”。由此,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也初步形成。
為配合奧運申辦和場館建設,有著500多年歷史的洼里開始了“大遷移”。到2005年奧運建設拆遷前,洼里人的收入已頗為可觀。全鄉的總收入達到10億,人均年收入在1萬元左右。除了水稻,鄉里成規模的鄉鎮企業有148家,包括太陽能廠、洼里魚場等。
之后,這片土地上的企業和房屋被拆除,洼里7900戶、2.3萬人被遷移。
因為對家鄉的眷戀,他們中的一些人把家安在了北中軸線附近的北苑家園、天通苑社區、望都和蓬萊公寓……
近千老物件來自鄉親捐贈
多年前的那場夢醒后,楊德祿心想:村子沒了,能不能再建一個“家園”讓大家記住鄉愁?
受到夢境啟發的楊德祿開始了籌劃。地點定在當年他承包的土地上。他把過去村里的干部和主事兒的都叫到一起開了場研討會。雖然各有各的建議,但與會的20多人都一致決定要建,“大家決定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此后,楊德祿滿城逛完一圈后打定主意:規模太大了弄不起,得根據自己的條件走“鄉村鄉土風”。
按照這個風格建立起的洼里鄉情村史陳列室,房子是土坯房、墻上抹的是花秸泥、不同展廳的隔斷上糊的是窗戶紙,“都是農村就地取材的東西,接近生活。”
走進洼里鄉情村史陳列室,迎面是一幅巨大的洼里行政區版圖雕塑壁畫。洼里鄉情村史陳列室有12個展廳,近千個老物件和1000多幅老照片再現了洼里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風貌和洼里人的生活場景。這些老物件都來自當年鄉親的捐贈。
鄉親大聚會 一見面互相擁抱
洼里鄉情村史陳列室開館后,很快讓散落四方的老洼里人聚了起來。時不時的,就有一些老洼里人“組團”來到這里,或重溫鄉情,或在此組織一些活動。張文禮過去在洼里鄉舞獅子,是鄉會上表演的好手,現在他收徒弟也都要來這里辦儀式。
他們上一次在這里的大范圍聚會是在2014年的秋天。
于文龍描述當時的場景:“來了1000多洼里人,一見面就互相擁抱,我一到門口眼淚就掉下來了。到了門前先照張快相,當是‘村民證’,外面架起了大舞臺,有花會演出,有舞獅子的,有講故事的,中午吃的大食堂,貼餅子、菜團子、熬的粥。那叫一個熱鬧。”
整個鄉情村史陳列室的投資幾乎都來自楊德祿,拿著當年的拆遷補償款,他前后投入300余萬元。但他覺得值得,“當時要是不建,過幾年就更建不起來了,慢慢地一些老人都走了。”
如今在這里,已留下了老洼里人的根。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鄉情村史陳列室 北京 新型城鎮化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