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扶貧領域頻現“微腐敗”黑手
隨著越來越多的扶貧項目和資金下撥到基層,當前發生在這一領域的腐敗風險上升。《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在多地采訪發現,一些地方基層干部特別是村組干部頻頻將“黑手”伸向扶貧領域,使脫貧對象的“獲得感”被嚴重剝奪。除了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等涉腐基層干部慣用的違法手段外,一些“非典型”的“回扣式”腐敗,正在成為基層干部蠶食群眾利益的新變種,即“給你爭取一碗肉,你得讓我喝口湯”。
多地檢察機關工作人員反映,相較于扶貧領域公職人員的職務犯罪,對人數更多、范圍更大的村組干部“微腐敗”,懲處起來掣肘頗多,力度也顯不足。
扶貧資金被當成“唐僧肉”
廣西一些受訪紀檢干部說,他們在查辦案件過程中發現,不少村干部認為,申報扶貧領域項目很辛苦,從資金里抽取一些“回扣”理所應當,把扶貧資金當成了“唐僧肉”。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中部地區一國家級貧困縣下鄉時,有村民反映,2014年,該村以42戶村民名義申報了一個茶葉種植的扶貧項目,種植規模為222畝,項目資金44萬元,按照政策,75%的資金要分配到戶。而經村民實地丈量,項目實際面積不足20畝,且42戶村民中還有去世多年之人。同時,發放到村民一卡通的資金第二天就被村里套走,村民每戶只拿到200元,項目至今仍未實施。
據了解,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在當前扶貧領域是涉腐基層干部慣用的違法手段。“近年來查辦的扶貧領域腐敗案件,主要發生在惠農專項資金、退耕還林補貼、低保發放等領域,有的干部‘雁過拔毛’,貪婪程度令人震驚。”陜西省山陽縣檢察院副檢察長席健康說,全縣有86項惠民補貼,形式上雖然實現了“一卡通”,但在申報環節仍存在漏洞。犯罪分子往往采取虛列名單、偷刻印章、復印村民身份證、冒領等方式,或在申請審批過程中“吃拿卡要”,犯罪形式也更加隱蔽。
西部地區一設區市檢察院反貪局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曾查辦當地的一起案件,一國家級貧困縣申請了100萬元資金為一個村修橋,經各級干部層層截留,最后真正用于工程的竟然只剩下7萬元。
除此之外,多地群眾反映,要獲得一些幫扶,必須通過村干部的申報,訴求才能上達,往往不得不依附于后者,滿足對方的索賄要求。
廣西博白縣近期查處的一起案例中,新田鎮百岸村原村支書藍元雄在幫助群眾申報農村改廁項目時,按每戶50至100元的額度收取好處費共1.27萬元。陜西省山陽縣十里鋪鎮一村主任為村民申請低保后,困難群眾來領取時,先要交500元的好處費,否則“一律免談”。
記者近期在陜西關中地區某縣采訪時,一位農村低保戶反映,村主任找到他索要數百元費用,理由是“為你辦低保跑前跑后,你不給報銷個路費?”“村干部不幫著申報,咱連低保都吃不上,給就給吧!”該村民無奈地說。
個別手握扶貧項目和資金的權力部門負責人,更是明目張膽地將手中的“自由裁量權”變現謀利。已被提起公訴的江西省分宜縣扶貧和移民局原局長龔平供述,每年除固定的扶貧資金外,省里下撥的數百萬元經濟發展資金由該局自主安排。為獲得這筆款項,當地12名村支書累計向他“進貢”32萬余元。
一位村支書告訴記者,他們之所以熱衷向龔平爭項目爭資金,一方面是因為爭取到項目后可以加強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移民項目的驗收,雖然縣移民局要求項目要做到100%,但實際上只要做到七八成就可以通過,剩余的錢就成了村里的開支。
此外,部分基層干部還存在“優親厚友”行為。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地方在發放低保過程中,有基層干部利用手中的權力照顧親屬,大搞“人情保”“關系保”,搞“利益集團”。發放危房改造、農村改廁、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生活補助等時,不從實際出發,對不符合條件的親屬,“創造條件”也要給親屬,對符合條件的其他群眾卻視而不見。
記者在安徽省金寨縣采訪了解到,該縣白塔畈鎮光慈村黨總支書記王孝華存在違規辦理低保、優親厚友問題。經查,2009年至2015年3月,王孝華利用職務之便,違反有關規定為其父母辦理低保,先后騙取低保補助款1.63萬元。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扶貧 微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