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中國“第一村”之夢
——中關村“雙創”故事
創業之路,從來就不會只有鮮花。除了資金,他們遭遇過的最大困難就是新舊觀念的沖突,有時,甚至身邊好友也不理解。當時,中關村這批企業堅持“兩不四自”原則,即“不要國家一分錢,不要國家編制,自愿組合,自籌資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他們想方設法,將死錢變成了活錢,把閑人變成了忙人,把處于靜態的設備運轉了起來,把人、財、物都調動到激發的狀態。
然而,剛剛開始探索的民營科技企業,迎來的卻是一片罵聲,電子一條街被冠以“騙子一條街”、“倒爺一條街”的惡名。
在陳春先的“服務部”剛成立時,不少人指責他們是科技“二道販子”、搞亂了科技人員的思想、攪亂了科研秩序。
據陳春先的家人回憶,當時陳春先常常在電話里和朋友爭論,有時甚至到哽咽。
1985年3月,北京市委辦公廳收到中辦轉來的一封人民來信摘要,反映“中關村開發技術公司林立,有的純屬倒賣、投機而牟取暴利的不法組織,要求中央查處”。信中所提問題涉及四通、京海、科海、中科等4家企業。在調查組進駐調查后,事實才得以澄清。
陳春先于1981至1993年連任四屆海淀區政協委員。海淀區政協文史委員會的王榮梅向記者介紹,在剛創業的那些年,來政協開會時陳春先話不多,總是面帶微笑傾聽別人的建議。
記者看到了陳春先創業之初“服務部”的照片。這是一排簡易的平房,外立面連漆都沒刷,青磚裸露在外。門前停放著幾輛自行車。屋內,陳春先穿西服打著領帶,頭發豎在腦袋上,坐在電腦前和兩位比他更年輕的科研人員探討問題,三個人的眼睛不約而同地盯著電腦屏幕。
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團隊,一成立就承接了難度較高的長脈沖電源、高壓火花間隙性開關、激光儀器等項目,還協助海淀區勞動服務公司知青社建立了4個集體企業;承接了海淀鍋爐廠技術設計改造工程。
中關村大街的“雙創”元素。齊波 攝
這是這條街上剛剛起步的小公司的普遍縮影。從照片上看,當時的平房異常樸素,無法與后來這些高新企業入住的高樓大廈相提并論。但一間間平房內,卻充滿雀躍的思想火花、不息的創新探索、為夢想照進現實而進行的奮斗。
“電子一條街的形成,既有國家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也有地方政府創造的‘小氣候’。”徐文華告訴記者,在許多政策尚不明朗的情況下,時任海淀區委書記的賈春旺采取召開領導“碰頭會”的方式,利用政策余度,給剛萌芽的科技企業“開綠燈”,在工商管理、稅務、信貸、勞動、人事管理等方面給予了最大的支持。
1987年底,中關村一條街電子、電腦產品的年銷售額已達4億多元,沒有人再能夠忽視這個能量驚人的街區了。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關村 雙創 第一村 陳春先 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