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在異國他鄉(xiāng)體會食物與文化尊嚴
住我隔壁的鄰居,一位瑞士本國的大學生,是一個特別爽朗健談的小伙子。前兩天他興致勃勃地對我說,要帶我去吃“全日內(nèi)瓦最棒的漢堡”。當時我有一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想,漢堡而已,兩片面包里夾著肉和菜,再好吃能好吃到哪去?不過我還是爽快地答應了他的邀約,和他一起吃了學校附近的那家人滿為患的漢堡店。事后,他問我:“如何?”我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于是下意識地說了句:“不錯啊,比麥當勞的好吃多了。”
我對天發(fā)誓,脫口而出的一瞬間,我發(fā)現(xiàn)一絲驚懼、不解,甚至哀怨的陰云從他眼中一閃而過。那一刻我知道自己說錯了話。我?guī)缀跬浟耍谌缃襁@個時代里,批評一個國家的食物不好吃,已近乎對一國文化的侮辱。
后來,內(nèi)心不安的我為了表示歉意,帶他去吃了城里一家有名的自助中餐館。小伙子不計前嫌,欣然前往。自助餐總計供應12道菜,有宮保雞丁,有軟炸蝦球,有糖醋排骨,雖是最基本的家常菜式,可味道還算過得去。但令我訝異的是,這哥們一進門就分別沖向米飯、炒飯和炒面三道主食,盛了滿滿一大盤開吃,一邊吃一邊對我蹺大拇哥。那一刻我終于體會到當我說他眼中全城最棒的漢堡只是“比麥當勞的好吃”時他那種悲涼的心情了。
一個學生很機智地給了我一個答案:吃本國飯,你吃的是食物;而吃外國飯,你吃的是文化。我吃漢堡,無論它在我的眼中和舌尖是一種多么乏善可陳的西洋餐,對我而言都是一個文化體驗的過程。同理,我的瑞士小伙伴同時吃三種中餐主食,也不單純是為了填飽肚子,更是向一種異文化探索和學習的過程,既然是探索,吃法正確與否又有什么所謂呢?在這個相互觀察和相互“折磨”的過程中,我們仿佛都對彼此的文化多了一分理解。
不過,在外國,關于吃飯的規(guī)矩和法則很多時候并不像“漢堡”與“自助餐”事件所昭示的那樣簡單,在一些情況下甚至可能帶來令跨文化語境中的人們意想不到的尷尬。對我來說,這種尷尬一種最主要的存在形式,就是和瑞士人一起吃該國著名的“奶酪火鍋”。用火煮化了的液態(tài)奶酪,裹上面包或土豆來吃,難道不也等于同時在吃三種主食嗎?但在瑞士朋友殷切的邀請和真誠的推薦下,你還是要帶著禮貌的微笑讓自己吃個半飽:食物不僅僅是果腹之物,它已經(jīng)和不同文化的“尊嚴”發(fā)生了密切的關系。我深深明白,若有老外對我說“烤鴨真難吃”,我會在心里對他說一萬遍“你懂個×”。
所以,我們既是為了活著而去吃,也是為了吃東西而活著。吃飯這個事兒,從來就不簡單。在異國他鄉(xiāng),更要謹言慎行,切切。
□常江(文化學者)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食物 文化 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