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不該建的學校”揭開多重流膿傷疤

2016年04月19日 15:36 | 作者:舒圣祥 | 來源:光明網
分享到: 

自2015年底以來,常州外國語學校很多在校學生不斷出現不良反應和疾病,有493人出現皮炎、濕疹、支氣管炎、血液指標異常、白細胞減少等異常癥狀,個別還被查出了淋巴癌、白血病等惡性疾病。家長懷疑與旁邊的化工廠污染地塊有關。調查也發現,污染地塊部分污染物超標近10萬倍,學校內污染物質與污染地塊上的污染物質對應吻合。

央視新聞的報道,將鬧騰了幾個月的舊聞再次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當地官方所謂“常隆地塊事件”,終于成了轟動全國的“常州外國語學校污染事件”。2015年12月,有家長在接送孩子時聞到學校周邊有刺激性氣味,后得知是常隆污染場地在進行土壤修復施工。壓力之下,學校于今年1月12日暫時停課,2月下旬復課。4月7日,學校官網還發布了強硬聲明,稱個別人歪曲環境檢測結果,惡意散布謠言,學校已對此報警。

顯然,如果沒有央視“姍姍來遲”的報道,所謂“常隆地塊事件”大概已經成為過去式,“圓滿解決”此事,大概可以寫入當地宣傳部門的年度功績簿。學生已經受到的傷害,勢必將與學校建在“毒地”上劃清界限,所有師生將不得不在惶恐之中,繼續呆在“毒地”上“教學秩序正常”。此時此刻,當地宣布成立聯合調查組,表態對環境污染“零容忍”,聽上去多少顯得有些虛偽——早干嘛去了?非得央視報道了才成立調查組?

正如央視報道所言,一所“不該建的學校”,選址、建校、環保監測等多鏈條全線失守讓人擔憂,更讓這所學校師生的健康長期籠罩在巨大的危險之中。可以說,“不該建的學校”揭開的是多重流膿的傷疤。其中第一道就是:我們到底有多重視教育?學校搬遷與新校選址,重點考慮的到底是什么?將學校搬遷到化工區,將學校建在“毒地”上,是基于教育發展的需要,還是基于土地財政的需要?

眾所周知,近些年很多原本建在市中心的學校,紛紛搬往郊區,說是為了學校更好地發展,其實是要置換市中心的學校土地,同時也帶動遷往地的房地產開發,下的與其說是教育棋,不如說是地產棋。這一次,常州外國語學校的搬遷,從市中心搬到化工區,與“毒地”的房地產開發規劃,顯然分不開。雖然口頭上沒有一個官員會承認自己不重視教育,但是落子于現實生活,教育真的是目的本身,還是實現別的目的的手段?

“不該建的學校”背后的第二道傷疤,是環境污染的瘋狂與可怕。不久前,水利部公布全國八成地下水都不合格;這次,常州外國語學校所處“毒地”,土壤與地下水污染嚴重,超標動輒10萬倍,涉事化工企業在運轉過程中不僅直排毒廢水,更涉嫌將克百威、滅多威、異丙威、氰基萘酚等劇毒類產品偷埋于地下。對此,當地環保部門知情嗎?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還要繼續走多久?全國還有多少“毒地”,正在“被制造”的過程之中?

“不該建的學校”背后的第三道傷疤,是環評走過場、未評先建的頑疾。學校能夠建在“毒地”上,某種程度上全拜跛足的環評所賜,如果環評足夠負責,不可能用抽上來的重污染地下水建校,不可能在周邊污染土地尚未開挖修復時就準許開學。學校建在“毒地”上,讓我們不得不思考環評到底是干嘛的?對學生出現的健康損害,環評部門理當承擔責任。

“學校是最安全的地方”,這應該成為常識和底線,不僅在防震的層面如此,在所有指標層面都應如此。將學校建在“毒地”上,不僅是教育的恥辱,也是文明的恥辱。從規劃到批準,從環評到建設,從驗收到搬遷的一系列部門,都應該為學生受到的健康損害負責。我們等待著調查組兌現“決不姑息一查到底”的承諾,讓那些總打學校壞主意的人受到應有的懲戒。(舒圣祥)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常州學校 毒地 學生中毒 土地污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