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之后,華商報記者聯系到“神鍋”廠家,詢問想進貨,對方同樣不停地問“誰介紹的”、“做什么場子”等。聽到記者對此行比較陌生,講的都是“行外話”,對方把電話掛斷了。隨后記者再打電話,要么不接,要么已處于停機狀態。
隨后,華商報記者又跟“凈化血液機”的廠家聯系,對方答非所問,即不告訴產品情況,也不回答廠家地址。
為什么這些廠家都不愿意光明正大做生意?為什么這些自稱有“神奇”療效的設備,正規超市、家電市場或醫院沒有出售呢?答案很明顯,因為正規出售,要有正規廠址、檢測、認證等一系列要求。而他們只用一個“神”字就行了。
>>老人的心理
空虛是主因 有的對銷售人員的“關懷”上癮
很多人會問,為什么騙的都是老年人?
心理專家趙鳳娟介紹,之所以老人容易被騙,一是對方服務熱情,大打情感牌。一進門倒一杯熱茶,喊一聲叔叔阿姨,老年人由于子女多工作繁忙,無暇陪伴,生活乏味空虛,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對騙人者嘴甜主動拉近兩者關系的示好很是“受用”,讓老人很快迷失在這種“親情”里;二是抓住了個別老年人愛占小便宜的心理。用一些小禮品免費贈送給老年人,一天比一天的贈品更有吸引力,以此吸引老年人群;三是老年人對健康的渴求。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總體呈下滑趨勢,各項身體機能逐漸衰退,這時他們就會尋求各種方式來保障健康,面對醫院里繁瑣的就醫流程及日復一日地定時定點吃藥,老年人更喜歡選擇性地去傾聽、購買一些符合他們當前心理需求的話語和能“包治百病”的所謂的“保健產品”,而騙人者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的這種心理特征來逐步實施他們的騙術。
如何預防老年人被騙呢?趙鳳娟介紹,老人之所以容易落入“免費講座”、“免費試用”等陷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內心寂寞,溝通的愿望得不到滿足。她建議,對老人進行更貼心的精神關懷,需要呼吁、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讓老人遠離形形色色的欺詐。另有些老年人被騙后,怕消息傳出去被別人說成是“老糊涂”,所以選擇了隱瞞。因此,專家建議老人的家人和朋友在得知老人被騙后,應引導老人正視自己被騙的遭遇,幫他們分析被騙的原因,不要過度責備。
雖然這些銷售人員動機不純,但他們對老人家這種“貼身式問候照顧”卻可能導致老年人心理成癮。65歲以上的老人很容易患上心理依賴綜合征,美國、日本等國家幾十年前就有媒體關注過。彼時,日本規定類似這種無科學依據的保健儀器不能宣傳推廣,只能在雜貨店里賣。
>>查處的難處
公安、工商、藥監 多頭管理致維權難
醫療器械作為一種特殊商品,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注意事項,使用不當會損害健康,甚至威脅生命。特別是一些三無產品,容易發生漏電等安全隱患,非常危險。這些銷售人員為了逃避監管,一般都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今年1月份,豐登北路圣凱諾假日酒店,數十名老人被騙后,個別老人第一時間向當地警方報案。轄區桃園路派出所立即出警,即便這樣,只抓住了一人。警方把數十名老人情況登記后稱,因涉及虛假宣傳銷售,屬于工商管理;老人們又到工商部門反映,工商部門稱,只能采取處罰或對企業進行整治,保健藥品在藥監局,需要鑒定藥的真假,再說這些三無產品和游擊隊式的坑蒙拐騙,他們也無法處理;而藥監部門稱,他們只做檢測,無法控制人員。
而在豐登路周邊方圓2公里范圍,就有多家固定的街道小店面和租用酒店、飯店的流動營銷點打著免費體驗幌子,忽悠老人買“三無”保健產品。
編輯:王瀝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