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騙子這樣設‘連環套’
大家看仔細別再上當
騙子們究竟是如何讓老人們一步步走進陷阱,心甘情愿掏錢的呢?華商報記者通過下面這幾個騙子的手法,為您揭秘他們的“連環陷阱”,或許能幫老人們及時辨別。
第1步:欲擒故縱給老人免費講課還發東西
今年元月中旬,西安市豐登北路圣凱諾假日酒店,幾名河南口音的人租了酒店大會議室。自稱“響應國家號召”,免費開展“老年幸福快車健康講座”。為了更具吸引力,他們還宣稱做這項“公益”活動,不為賺錢,只要在相關的網站上給企業投票(其實老人很少上網)即可。
這么上檔次的地方,還有響應國家號召的招牌,許多老年人被從健身廣場和菜市場、超市門口吸引過來。講座的確是有關老年常見病防治保健的。聽講座過程中,為了感謝參與,組織方還專門現場免費發了一些家庭常用的勺子、盆子等物品,有些老人提出有腳氣,組織方還“好心”免費發了一些專治腳氣的肥皂。
免費聽課還能免費領取物品,這樣的“好事”迅速傳播開,周邊的老人積極性很高,每天都有上百人早早排隊等候。組織方一再“提醒”老人們,他們做這些活動,純粹是公司一項公益活動,為了提高大家網上購物的便捷,讓老年人都參與其中,不要相信其他的“非法”手段促銷。
洗腦式的“標榜”,又給老人們送了一些鍋碗瓢盆或飲水機。當然,這些東西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有,面對上百名老人,每次只送一臺或兩臺飲水機,其他的老人多數都是送幾元的勺子而已。
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老人為圖小便宜,也是圖個熱鬧,都參加到這個活動里面。大家相互影響,深信不疑。
第2步:煽風點火找人當“托”忽悠老人
搞了三次活動,老人的興趣極大地調動起來了,雙方相互感覺到比較“信任”后,組織方會進一步提升活動參與度。面對上百名老人,組織方會選擇比較好“說話”的老人進行針對性工作,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病癥以及使用產品后得到了很好的治療,最后給這些老人一些回報。這些人無形中成了組織方安放在群眾當中的“托”。
在推廣或出售商品的關鍵時候,組織人員會不停向這些“托”暗示,還不知道自己變成“托”的老人,開始向別人講述自己身患血壓高、糖尿病、關節炎等,這些病在場的老年人大多都有,會立即引起大家的共鳴。然后,這些“托”接著談使用產品后身體如何改善。此外,有的時候組織方的工作人員還會直接當“托”,現場講解這些產品治好誰的病,又是如何把一些常年無法治療的老病給治好的;有的時候組織方直接花錢從外面買“托”現場說法……就這樣,一場包治百病,無所不治的推銷會展開。
70歲的張花老人是一家國企退休職工。她告訴華商報記者,當時她站在上百人的會場中,聽到組織方和其他老人都在講,再想想她本人也有這些病,多年受到折磨,聽到產品真能治病,也就信以為真,特別想花錢買這些產品,“錢又不多,我看好病了,給孩子們也減輕負擔”。
第3步:饑餓營銷限量送東西 收錢又退還
看到老人們“陷入其中”,組織方又拋出一招——“送東西不收錢”,即老人們先掏錢鎖定看中的物品,領完東西還可以及時退錢,比如你要領1000元的物品,先交1000元,等活動結束時憑借付錢的編號,找組織方退錢。
面對組織方這樣的噱頭,張花老人掏了300元(準備看病的錢),要了飲水機、蒸飯堡等,果然,她走到門口時,組織方把錢給全部退了。為了加緊讓參與的老人更放心地掏錢選產品,組織方稱,“東西不多,是給更需要的老人的,大家不要亂領”。而看到張花的錢真的退了后,更多的老人相信了,爭著拿錢進行押付、選東西,到門口后,組織方真把錢都給退了。
眼前的一幕幕讓其他還沒掏錢的老人更加心動,對組織方更是深信不疑,有人后悔身上沒多帶些錢。在這種饑餓式營銷的刺激下,很多老人商議,等下次組織活動,多裝些錢,那樣就能多領些東西。
編輯:王瀝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