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港導們灑脫點 別撿舊遺產了
你可以說香港老導演、老影星們敬業,但翻撿舊時代遺產這種事,透露出的只怕是腐朽的氣味。
說起來簡直好笑,在香港電影從輝煌走向沒落的那些年里,每一年我們都會因為“港片是否已死”大打出手。到今天討論終于沒有任何意義了,因為就連這個話題都已經死掉了。
香港電影曾是一個帶有鮮明特征的品牌,它們過火、癲狂,卻富有人情味。對內地的70后、80后而言,香港電影具有更為特殊的意義,它們是那個盜版時代的主力軍,毫不夸張地說娛樂了一代中國人。
在今天,你仍然會聽到“喜歡周星馳是一種信仰”的言論,又或者在無數場合里,聽到賈樟柯這樣的內地導演,是如何受到香港電影影響的。然而“港片已死”成為了一種沉默的事實,看盜版港片長大的一代人,正在從不愿意承認這個事實,變成了不再關心。曾經娛樂貧乏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抽象意義上的“香港電影”也不復存在。
當然了,地理意義上的香港電影,不存在什么生死問題。一個有趣的事,就在剛剛過去的內地春節檔里,票房激戰的導演們是王晶、周星馳和鄭保瑞。鮮有人提及他們是香港導演老中青三代人,因為“香港”這個身份正變得微不足道。
在內地拍戲的港導爾冬升說,“沒有所謂分野,香港導演和內地導演現在都在做的——其實是努力拍好華語電影。”話是這樣說,一邊是市場萎縮,一邊是票房狂飆,這里的言不由衷都在面上:哪里有什么分野,無非是努力跟上內地資本的腳步而已。
正是這樣的背景下,那個具有鮮明時代標簽的“香港電影”的品牌,正在變得面目模糊。前兩年北上的香港導演還會打情懷牌,而如今“還周星馳一張票錢”的宣傳點只能得到群嘲。
2016年3月的香港國際影視展上,陳木勝捧出了古裝動作《危城》,而爾冬升則翻拍邵氏舊作《三少爺的劍》,馬楚成甚至撿起了當年就不溫不火的“攻略”系列。王晶一口氣宣布有七部新戲,而這樣的底氣也無非是《澳門風云》系列在內地的成功。
在即將舉辦的2016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最佳男主角是劉德華、張家輝、梁家輝、張學友和郭富城。你可以說香港老導演、老影星們敬業,但翻撿舊時代遺產這種事,透露出的只怕是腐朽的氣味。
過去的終歸過去了,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是沒錯,但一念起來沒完沒了怕也令人毛骨悚然。
□半輩子(影評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香港導演 撿舊遺產 香港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