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綜述: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如何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糧食安全之路?為了回答這一重大的理論與現實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各地調研考察,腳步遍及全國主要農區。一路走來,不同的著重點,一樣的出發點:
2013年11月,在山東省農科院和農村基層調研時提出,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走內涵式發展道路。要適時調整農業技術進步路線,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2014年5月,在河南省尉氏縣高標準糧田考察時提出,要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開辟新途徑、挖掘新空間、培育新優勢。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動力在政策,這些關鍵點要一個一個抓落實、抓到位。
2015年7月,在吉林省和龍市光東村走訪時提出,國家要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支持,增強糧食主產區發展經濟和增加財政收入能力,實現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發展和經濟實力增強有機統一。
……
深入基層,洞悉糧情,把握大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世情、國情、農情出發,對中國特色糧食安全道路做出了深刻闡釋,提出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一盤戰略新棋局正在展開:
關于戰略基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立足國內基本解決我國人民吃飯問題”。糧食安全是買不來的,作為人口最多的負責任大國,依靠進口保吃飯,既不現實也不可能。十幾億中國人不能靠買飯吃過日子。否則,一有風吹草動,有錢也買不來糧,就要陷入被動。
關于戰略底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耕地紅線要嚴防死守”;“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過去是保全部,隨著條件變化,這已不現實,必須有取有舍。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明確了糧食安全的優先次序,首先是谷物和口糧。這是合理配置資源、集中力量保重點的戰略抉擇。
關于戰略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數量質量并重”。糧食是最基本的食品,是食品加工的基本原料,糧食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頭。以往強調數量安全,今后在保障數量供給的同時,要更注重質量安全。在產出高效的同時,要更注重產地環境良好。
一條適合自身特點、具有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道路,朝著民族夢想的方向清晰鋪展。
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頭等大事
新的糧食安全戰略,引領著新的糧食安全實踐。
3年多來,在糧食安全戰略的引導下,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系列兼顧當前與長遠的新機制、新舉措,更注重改革驅動、注重投入驅動、注重調動種糧積極性。時光飛逝,糧食安全實踐的創新腳步卻從未停歇。
更注重改革驅動。201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在市場價格過高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在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按差價補貼生產者,切實保證農民收益。隨后,國家取消對東北大豆實行多年的臨儲政策,改為目標價格補貼。
更注重投入驅動。2016年1月,中央決定,加大財政對糧食作物保險的保費補貼比例,提高7.5個百分點。這是在供給側穩定糧食產能的創新型措施。同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建設資金,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建設步伐,到2020年確保建成8億畝、力爭建成10億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
更注重調動種糧積極性。2015年1月,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若干意見》出臺。這是首部全面落實地方政府糧食安全責任的文件,涉及到糧食生產、流通、消費等各環節。同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強化對糧食主產省和主產縣的政策傾斜,保障產糧大縣重農抓糧得實惠、有發展。
編輯:曾珂
關鍵詞:糧食安全 全面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