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李漢秋:重建新型家庭文化
重視人倫情感倫理文化,是中華文化對人類文明最突出的貢獻之一。中國自古便以家庭為社會的細胞,積累了豐富的家庭文化。但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這些傳統卻受到過分的批判。新時期之前由巴金的小說《家》改編的電影,片頭大字:“家,寶蓋底下一群豬。”那時對家庭、家族文化,都是貶抑的。
李漢秋 資料圖片
現在中國的家庭結構已經過歷史巨變,《紅樓夢》時代、巴金《家》時代的家長制大家庭已經解體,造成家庭文化有負面作用的歷史環境和人為因素已基本消失,現在應當重建新型的家庭文化。現在絕大多數小家庭只有直系的親子關系和一對夫妻關系,培育子女成為生計之外的家庭生活中心,應當重新重視家教。
在中華文化里,“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是上帝賜予的,人是娘生父母養的,是祖宗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所以華人特別感恩父母和祖先,所謂“慎終追遠”的“追遠”,就是一代一代追尋上去,追本溯源,尋根問祖,認祖歸宗。這就是尋根意識,敬祖觀念,“祖宗崇拜”。華人的人生價值觀之一是光宗耀祖,至少不辱沒祖宗,不做對不起祖先的事。連祖宗都忘記了,叫“數典忘祖”,這是不齒于人的。這種以血緣親情為根基生發出來的感情,是與生命意識血肉相連的感情,是植根在人性中的感情,是最自然的感情,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比那種以利益為權衡的感情,要崇高得多。自覺地把個體生命置于種族的生命長鏈之中,融入歷史之中,對上不辱祖先,對下傳承家風祖德,個體生命在歷史長鏈中找到位置、精神找到安頓。這種意識代代相傳,不斷強化,積淀成倫理型的中華文化,最注重人倫道德。由這種人倫文化熏陶,形成中華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流淌在華人的血液中,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鑄成中國心、中華魂。無論走到天涯海角、異國他鄉,永遠保持著中國心,永遠是中華兒女、炎黃子孫。華人都同種同祖、同根同源,血濃于水!
華人把祖傳姓氏放在個人名字之前,而不像歐美那樣把自己名字放在最前頭把姓或父名擺在后頭,這也是華人文化心理結構的一種反映。不僅講姓氏而且在名字中要顯示輩分,一聽名字就知道是第幾世。傳統家庭家里都設祖宗的牌位,讓祖宗有個位置,至少反映自己心里有先人的位置;逢年過節要上供,至少是反映自己不忘先人。
以這種觀念為基礎發展出姓氏文化。祠堂的堂號、門聯都是彰顯本姓歷史上的光彩,傳承家風祖德。人們喜歡追溯自己有光彩的祖宗,如包玉剛找到遠祖是包公,朱德的祖先是朱熹(我在央視“文明之旅”講到此事,聽眾席上法國人朱利安幽默地說“我找到兩個偉大的祖宗”)。人們還把有光彩的祖上名人編成歌,如:李玉剛歌曲《李》,不到200字,運用各種詩詞和歷史典故多達36處。在網絡上不脛而走,網友紛紛猜測歌中的每一句歌詞所指的李姓歷史文化名人是誰,一度引發網絡熱議,唱出了李氏姓氏文化的自豪,也是中華文化之一斑。歌詞如下:
一部《道德經》逍遙函谷行
一曲《將進酒》飲者留其名
一闕《漱玉詞》云中嘆飄零
一雙稻草鞋《本草綱目》集大成
一個天下的歌圣正是江南好風景
一位千古的詞帝小樓昨夜又東風
歌一曲中華盛世井水處皆有唐人
追根溯源《百家姓》血濃于水一脈相承
一騎飛將軍塞外引雕弓
一代天可汗四海納英雄
一方有佳人顧盼傾人城
一條雙節棍中國功夫出大清
一朝春蠶絲方盡雛鳳清于老鳳聲
一首《我住長江頭》此時此夜難為情
歌一曲中華盛世井水處皆有唐人
追根溯源《百家姓》血濃于水一脈相承
其實,其他姓氏也都可以編出自己的姓氏之歌,唱出祖先的風采,中華文化的輝煌。
(作者系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李漢秋 家庭文化 家族文化 家教 姓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