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兩萬噸污水直排”,牙齒何在?
日前,受環保部委托,東北環境監察中心會同黑龍江省環保廳,向哈爾濱市反饋了環保綜合督查情況。該督察情況提到,哈爾濱每天約有兩萬噸污水直排松花江支流阿什河。阿什河是松花江上游右岸的一級支流。據記者了解,阿什河目前屬于劣Ⅴ類水體,水質屬于重度污染,污染指標為氨氮,無法滿足其功能區水質目標。(1月7日 《中國青年報》)
“一方水土一方人。”城市也好,農村也罷,大地如身軀,河水若靈魂。松花江之于黑龍江,如同黃河長江之于中國,不僅是地域文化的符號,更是生息于斯的根本。“兩萬噸污水直排松花江支流”,估計在取證上早就“審丑疲勞”了,而地方環保廳分別于2015年6月和12月發布的第一三季度的水環境質量狀況報告中,也均提到阿什河水質的重度污染情況,且“同比水質無明顯變化”——那么,“長出牙齒”的環保執法,去哪兒了呢?
在“污水直排”的背后,還有以下不難想見的問題:比如國家重點規劃的69個松花江項目完工率僅為53.6%,其中42個環境基礎設施項目僅完工12個;又比如25個工業園區有20個未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有13個未實現集中供熱;再比如全市有9個縣(市、區)尚未適用新環境保護法及4個配套辦法查處一起環境違法案件……拍桌子撂狠話的《環保法》、被寄予厚望的“水十條”,在地方遭遇如此“命運”,治污或者環保,是個多么綿軟乏力又輕佻諷刺的字眼呢?
煽情解決不了問題,如同姿態也可能只是一時情緒。來自環保部的數據稱,截至2015年10月底,環境保護部約談了長春、滄州、臨沂、承德、駐馬店、保定、呂梁、資陽、無錫、馬鞍山、鄭州、南陽、百色、張掖、海西州15個城市的政府主要負責人。據說,在約談制造的巨大政治與輿論雙重壓力之下,地方“一把手”無不如履薄冰。更顯雷霆的,是2016年新年伊始,河北省領導班子主要成員被中央環保督察組約談。應該說,這些手段與舉措,級別愈來愈高,壓力愈來愈大,但,可能還是停留在“觸動”層面。
直接“堵截”,當然不太現實。城市在發展,企業在生產,誰能不吃不喝呢?行政命令式的禁令,只能一時“晴好”,要想穩態地水清岸綠,還得靠生態系統的重建。只是,雨污分流也好、新建污水處理也罷,乃至于統一標準治理,最終的指向,得有一顆誓愿水清岸綠的“初心”。如果想法敷衍、理念不清,又加上制度落實“兩層皮”,懲戒又左右掣肘、前怕后懼,一旦潛規則烙印于人心,環保調子再高,應和者怕也寥寥。
及至今日,我們當明白一個道理:環保要“長牙”,必然要支付成本。青山綠水不是顯性政績,在“穩增長”壓力不小的時候,環保的壓力恐怕更會倍增。道理很簡單:環保與粗放式發展,確是魚與熊掌不能得兼。不要指望一邊跟污水妥協、一邊改善環保執法質地,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環保之權若不能硬氣,全民治水或治霾,就只能“想得美”。
地方有地方的算盤,監管有監管的主意。執法若不能嚇住明目張膽的亂排放,源頭治理,從何談起?(鄧海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東北“兩萬噸污水直排” 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