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無聲食堂",文明禮儀的食古不化
“食不言寢不語”,這句流傳兩千多年的古訓,在中山一所學校得到了實踐。中山市紀中三鑫凱茵學校推出了“無聲食堂”,倡導就餐過程中,學生安靜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統一的手勢語與老師溝通,從而達到集體安靜、有序就餐。校方表示,倡導“無聲食堂”,不是說絕對的不講話,如確需溝通,要盡量做到輕聲細語,不對周圍人造成干擾。(12月24日《南方都市報》)
從機場到景點,從國內到國外,一些人的不文明現象讓國人汗顏,也展開了一系列的反思與行動。中山這所學校倡導“無聲食堂”,引導學生安靜文明用餐,培養學生在公開場合不大聲喧嘩的文明習慣,其良好初衷值得肯定。
然而,偌大的食堂靜默無聲,成千上百的學生以微笑、眼神以及統一的手勢語與老師溝通,總覺得有些怪異。學生們如需要加菜添飯,首先需要生活老師的視力好,不會把一看成二,其次要動作快,否則學生舉了半天手,菜和湯還沒添到飯盤中來,其三,女學生想多加一點飯菜,但是舉起的手勢讓旁邊人都知道自己的胃口大,一點點隱私都沒有,豈不冤哉?
“食不言寢不語”,這是流傳兩千多年的古訓,但并不完全符合現代用餐習慣。且不說工作餐、商務餐、自助餐等餐桌文化的演變,現代醫學常識也告訴我們,就餐時要保持心情舒暢,良好的情緒能增進食欲,使胃液分泌旺盛,促進腸胃蠕動,有益身心健康。學生們正值身體發育階段,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原本就課業緊張,上課時要求認真聽講,規規矩矩,中午就餐時間和好朋友一起吃飯,交流彼此近況,甚至吐槽一下學校食堂的“黑暗料理”,都有助于孩子們放松身心,愉快就餐?,F在連這點小樂趣也被剝奪,鴉雀無聲,想想是否太過古板無趣?
無數事實也說明,飯桌上的輕松交談也是增長見識、開發智力、增進感情的重要途徑,只要不是大聲喧嘩沒有影響到他人,何必要強行一致,靜默無聲?
所謂古訓“食不言寢不語”后面還有“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席不正,不坐。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鄉人儺,朝服而立于阼階”,前者有一定的道理,后者如若照舊未免迂腐可笑。由此可見,文明禮儀本身就是一個揚長避短、不斷取舍的過程,而現代文明倡導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彼此尊重,而不是以壓抑、禁錮某一方的天性、權利為代價,提高文明素養要以制定科學可行的行為準則為前提。
嘴巴是用來吃飯的,也是用來說話的,在公眾場合不大聲喧嘩,并不等于要用手勢代表說話的“無聲食堂”, 遵守公共秩序并不等于否定合情合理合法的意見表達,繼承傳統文化更不能全盤照搬,食古不化。偏執、片面地強加于人,也與自由、平等、開放的現代文明背道而馳。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現代文明禮儀需要與時俱進,而非將兩千多年的古訓奉若神明乃至異化,發揚光大傳統文化更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F代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健全人格、科學素養和追求平等意識的現代公民,“無聲食堂”,卻是文明禮儀的曲解,食古不化,“傷”了孩子、“傷”了教育,也傷了現代文明。(斯涵涵)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無聲食堂” 文明禮儀 用餐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