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月度協商成為陜西省政協協商民主特色品牌
本報訊(陜西日報記者 萬君)“這個調研報告很好,問題抓得很準,為我省當前農村電商發展的現狀畫了像,所提的對策建議也非常值得借鑒參考。”這是今年5月,副省長王莉霞對省政協月度協商專題報告作出的批示。這份獲得高度評價的報告正是今年3月省政協就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情況進行月度協商后形成的成果。從今年年初開始,省政協圍繞全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有關具體問題,深入開展月度協商,每次月度協商座談會后,都形成一份專題報告報省委、省政府領導,受到高度重視。月度協商以其高密度、深切入、出實效的特色成為省政協協商民主的特色品牌。
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的協商機構。在不斷完善全體會議、常委會議、主席會議等已有形式的基礎上,省政協參考全國政協2013年10月創立的“雙周協商座談會”,從今年開始,省政協按照《月度協商座談會工作辦法(試行)》制定了協商計劃,計劃到今年年底,舉辦10次月度協商,加上兩次常委會議政協商,保證月月有協商、每次有成果。
為確保協商時委員們的發言“有理有據”,能“說服人”,省政協將各個主題分給各專委會負責,并規定月度協商座談會之前必須組織專門調研和討論。臺盟省委會專職副主委陳玉玲是省政協提案委員會委員,今年已經參加了文化旅游名鎮建設、港澳臺僑資企業在陜投資環境和權益保護、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三次月度協商,并在前兩次會上作為代表發言。她說,為了確保自己的發言立得住、有實效,每次調研前都會做足功課,掌握第一手資料,帶著問題去發現問題。撰寫報告前也是慎之又慎,仔細查閱國家政策法規和外省資料,這樣才能在座談時面對廳局負責人做到“理直氣壯”。她還介紹,每次調研省政協都會邀請專家學者作為“智庫”,利用他們豐富的專業知識對委員的發言進行完善,為月度協商成果提供有益的補充。
為了讓協商時的“聲音”成為“好聲音”,讓委員們和廳局負責人的交流成為一場真正的“頭腦風暴”,省政協從提高發言的針對性和代表性入手。月度協商座談會前,向委員和專家學者征集發言材料,每次征集的發言均有20份左右,并編印成冊,同時選取最具代表性的6到8份,進行現場發言。11月26日,省衛計委主任戴征社參加“推進分級診療制度”月度協商座談會時就感慨良多。這項今年6月我省才全面啟動的重點工作,省政協已經關注了一段時間。當天發言的代表既有公立和非公立醫院的管理者,又有一線的學科代表,還有來自基層的醫療工作者,大家就發現的問題當面求解。戴征社直面問題,逐條應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這個形式很好,是個集思廣益的過程。“委員們聯系廣泛,他們的意見匯集了方方面面的智慧,代表了各行各業群眾的心聲,提出的意見又針對的是我們工作的薄弱環節。最有價值的是他們的建議都是經過認真調研而來,這些對我們的工作是個很好的推進。”
如何讓委員的聚焦點正對“紅心”,是省政協制定協商主題時最注重的環節之一。今年已經舉行的協商座談,省政協關注的點更“精致”和“細致”,如我省絲綢之路起點博物館建設、宗教教職人員隊伍建設等問題;也有針對陜西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量體裁衣”,如我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環境保護執法、科研院所體制改革等問題。為了尋求關注話題的最大公約數,在11月份召開的省十一屆政協十七次常委會上,委員們都收到了一份協商議題意見征集表,省政協已經開始為2016年度的月度協商安排“科目表”了。
編輯:薛鑫
關鍵詞:月度協商 陜西省政協 協商民主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