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顯”“隱”兼顧弘揚優秀傳統
原標題:人民日報大家手筆:“顯”“隱”兼顧弘揚優秀傳統
鴉片戰爭以來的170多年間,古今、中西、體用、傳統與現代之爭一直不絕于耳,其核心是如何正確對待傳統和傳統文化的問題。認清什么是傳統和傳統文化,把握其內涵、構成、特征、功能和性質,對于厘清上述爭論的是非曲直、更好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不無意義。
傳統一詞,在拉丁文中指從過去延傳到現在的事物,在英語中也基本上是這個含義。我國有學者認為,如果從操作的意義上講,延傳三代以上、被人類賦予某種價值和意義的事物,都可以看作傳統。一般說來,傳統包含三個構成部分。第一是器物層面的傳統,即歷史上延傳下來的典章制度、文史經籍、文物等。第二是行為層面的傳統,即歷史上延傳下來的風俗習慣等。風俗習慣是一種相對固化的行為模式,體現了一個民族的群體認知和智慧積淀。這兩個構成部分可說是傳統的“顯性方面”。第三是精神層面的傳統,即歷史上延傳下來的社會理想、生活信念和倫理道德觀念、性格心理特征和審美情趣等。它可說是傳統的“隱性方面”。
那么,“顯性方面”的傳統與“隱性方面”的傳統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呢?“顯性方面”是傳統得以延傳的載體和媒介,“隱性方面”則是傳統得以延傳的血脈和靈魂。沒有“顯性方面”,“隱性方面”就無法得以延傳和呈現;沒有“隱性方面”,“顯性方面”就會枯萎壞死,也無法鮮活地存在和延傳。從這種關系出發,人們又把傳統劃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廣義的傳統,指器物、行為和精神三個層面的統一。從這個意義上說,傳統的概念與文化學所使用的大文化概念是一致的。它是歷史上人類創造、賦予象征意義并延傳至今的所有物質精神財富的整體,可叫做傳統文化。狹義的傳統,指世代相傳、延傳至今的社會理想、宗教信仰、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審美情趣等精神文化。我國典籍中關于傳統的概念,主要是就這個方面而言的,又可稱其為文化傳統。它體現著一個民族的價值理想、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氣質和民族心理。今天我們講弘揚優秀傳統,無疑同時包含上述兩個方面的內容。
新時期如何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總的原則是合理揚棄,即對存在合理內核又具有舊時代特征的內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明顯不符合當今時代要求的內容,則堅決摒棄。這就要求我們運用唯物辯證的態度分析和對待傳統,厘清哪些是應該汲取的、哪些是必須剔除的;同時區別傳統的“顯性方面”和“隱性方面”,采取有針對性的舉措和方式。典章制度、文史經籍、文物、風俗習慣等“顯性方面”是傳統的重要載體,應加強發掘整理和保護修繕。近100多年來,幾經戰亂,我國典章失傳、文物流失、文物損毀相當嚴重。應增強保護意識、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研究水平,切實扭轉這種局面。在以我為主的前提下,加強同發達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借鑒發達國家好的經驗和做法,對破壞、損傷的文物進行搶救和修繕。同時,加強文化傳承基地和博物館建設,使優秀傳統的“顯性方面”歷久彌新、發揚光大。對中華民族的社會理想、宗教信仰、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審美情趣等“隱性方面”的傳統,應結合今天的實際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并加強宣傳教育普及,充分發揮其潛移默化的作用,不斷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作者為湖南師范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5年02月11日 07 版)
編輯:水靈
關鍵詞:“顯”“隱”兼顧 弘揚優秀傳統 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