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莫以心為“網”役
不久前,上海交大BBS“飲水思源”關閉了校外網訪問端口,讓不少網友為此感傷。因為對他們來說,在中國的互聯網還沒有這么發達的時代,這片校園網絡空間曾留下了他們太多青春的足跡。
從輝煌到落寞的不僅是這一小塊網絡空間,很多曾經風靡一時的互聯網產品,如今在轟轟烈烈的互聯網浪潮中都沒能保住自己的“領地”。畢竟,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當下,如果在內容上、形式上跟不上新趨勢,墻倒不必眾人推。然而,盡管互聯網產品如走馬燈,年輕人對網絡的需求沒變,并且好像越來越依賴了。
曾經,我們看“熱門博客”,現在看“微博熱搜”;曾經看“明星進駐”,現在看“網紅直播”。變化在于,曾經泡網吧、上機房還令人興奮,現在躺著玩手機、刷微博已成了習慣。當工作和閑暇的界限愈發模糊,當“互聯網+一切”成為現實,“誰能一天不碰手機”的難題接踵而至。
炫目、海量、便捷,有時也是束縛。“沒人可找”固然可怕,但通訊錄里“躺”著成百上千好友“到底找誰”又何嘗不令人糾結?從短信到語音、視頻聊天,從報紙、電視到實時資訊,從面對面到屏對屏,鬧則鬧矣,指尖的喧嘩過后,剩下的還有孤獨。
回過頭來,很多人開始懷念剛接觸互聯網時的激動,懷念那時的單純與簡單。心理學家認為,懷舊是一種從共同記憶中尋找歸屬感的嘗試。這種歸屬感來自于互聯網和現實的平衡。當網絡跟空氣一樣不可或缺時,懷念初創期的網絡產品,也是呼喚一種恰到好處的人際距離,不濃不淡,不遠不近,既不忙碌,也不孤獨。
某網絡論壇在關閉前,貼心地提供了“回憶打包珍藏”服務。可文章能下載,網上迸發過的青春火花,又怎能輕易“打包”?對于逝去的舊物,可以懷念,但不必挽留。在科技的單向道上,我們再也無法回到網絡的“前現代”。只是,我們可否在適當的時候,關閉手機透透氣,和家人做飯,會三五好友,體會一下不以心為“網”役的暢快?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互聯網 役 莫 網絡 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