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收藏景泰藍是該厚古薄今還是與時俱進
鼎盛中華
景泰藍如何從宮廷走入尋常百姓家?
主持人:景泰藍自古被奉為神器,現在一些當代景泰藍的風格確實輕松活潑、貼近生活,對此有人欣賞,有人不齒,您怎么看?
孫建君:景泰藍就是一種文化遺產、傳統(tǒng)技藝,經過幾百年得以保存下來,說明它有生命力。當然,也有可能會走向衰落式微。
現在要對它進行保護,有可能令其煥發(fā)新的生命力,至于進入市場,就不要橫加干涉。傳統(tǒng)宮廷技藝如何搭建群眾基礎,這點我們一直沒有做好,理論也一直滯后。
從專業(yè)的角度來說,這涉及傳承。比如,景泰藍技術工藝傳承了青銅器禮器的功用,同時還吸收了瓷器的造型,經過發(fā)展,景泰藍有玉蘭瓶、玉壺春等造型,都是非常標準的經典造型,黃金切割,變一點都會走樣,想在其中有所創(chuàng)新很難。
當然,也有創(chuàng)新成功的案例,一些作品就借鑒了瓷器梅瓶、天球瓶的造型。國禮《喜鳳瓶》,就是在梅瓶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作的,梅瓶那種修長的曲線稍微改變都會破壞整體流暢的美感。但是這個創(chuàng)新非常成功,這一點令人嘆為觀止,不得不佩服。
把景泰藍融入人們日常生活有兩個思路:一個叫移情別戀,它原本是宮廷藝術,出現在很莊重的場合,但現在保持原有工藝色彩來做其他東西,比如說名片盒、煙桿、室內裝飾,跟現代生活結合起來,為老百姓服務,接受市場檢驗;另一個思路叫無中生有,就是在功能上完全將陳設性變成實用性,將原先沒敢想的都做出來。這兩個思路都屬于文化產業(yè),但在非遺保護上卻是“大逆不道”。這都是業(yè)內當前需要思考的問題,目前還處于探索過程中。
沈劍平:其實,現在的創(chuàng)新都是一種風向的引導,像景泰藍這樣的工藝美術,以前是屬于小群體里的,現在國家倡導生活化,自然而然就要面對一些市場的問題。創(chuàng)新可能會走向市場化,滿足當代人的需求,不是只為少數人服務。
工藝美術也要逐步往前發(fā)展。最好的工藝美術就是人民大眾稱贊的、大家都認為很好的東西。
孫建君:從審美上來說,對諸如景泰藍這樣的傳統(tǒng)工藝美術品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評價是沒有一套固定標準的。有些作品,大家覺得新奇,但奇過了就變成怪;有些作品大家覺得唯美,但美過了就是獻媚。它首先要滿足功能,如果要做更高的評價,那么在滿足同樣的功能情況下看它的造型。
設計界有一種設計思想,即功能主義至上,功能決定形式。但從文化多樣性的角度來看這句話就值得質疑。為什么呢?因為全世界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與生產方式不同,人們的需要是豐富的,而滿足人們需要的創(chuàng)造也是豐富的。最簡單的比如你穿的衣服,都是兩條胳膊兩條腿,但全世界服裝的樣式都不一樣,這就是藝術。功能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我們保護非遺的學理和法理基礎就是靠文化多樣性,發(fā)展文化多樣性。按照我們的話叫做百花齊放,有自己的特點,談文化就是談特性。
編輯:付裕
關鍵詞:收藏 景泰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