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見實效”是取信于民的重要動力
出實招、善創新,已成為我國經濟得以總體平穩的重要經驗。歷數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出臺的各項改革措施,“實”是最大的特點之一。“見實效”,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當前我國改革發展能夠進一步凝聚共識、取信于民、推向前進的重要動力
10月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部門主要負責人會議,在部署下一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時,他強調要確保今年經濟社會目標如期完成,不僅最終結果“年底要盤點交賬”,還要嚴厲問責那些“混日子”、“不作為”、“得過且過”的行為。對此,市場普遍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中央政府向各地各部門提出“出實招、治懶政、求實效”的要求,既是向社會作出完成全年發展任務的莊重承諾,也是對少數“懶政”官員亮出的“黃牌警告”;不僅有助于進一步堅定社會信心、明確市場預期,也為完成好今年工作、謀劃好明年任務定下了基調。
出實招、善創新,已成為我國經濟得以總體平穩的重要經驗。歷數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出臺的各項改革措施,“實”是最大的特點之一。具體表現在:其一,不回避難點熱點,主動回應市場期待,敢于打破利益藩籬。比如,政府主動“自我革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加快職能轉變,使這一改革的“當頭炮”成為“連環炮”,贏得了社會廣泛贊譽,也極大激發了社會活力和市場潛力,成為經濟保持平穩發展的重要原因。其二,改革緊扣核心領域和關鍵環節,以重點突破帶動發展全局。如出臺關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幫扶小微企業發展、加快服務業轉型、鼓勵民間投資等措施,都是社會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極大覆蓋了市場的受益群體。其三,各項措施兼顧當下和長遠。在用好用活財政貨幣政策、宏觀調控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堅持區間調控和定向調控等方面,都表明政策意在“補短板、添后勁”,體現出決策兼具“務實”和“前瞻”的特點。
再好的政策設計也要抓落實,否則就會成為一紙空文。從年中開始,中央已連續針對改革過程中存在的“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等現象,提出了明確要求和督查措施。特別是,對一些地方有所抬頭的“懶政”現象給予了重點治理。隨著中央八項規定和反“四風”、反腐敗工作的深入推進,在少數干部中出現了所謂“為官不易”的說辭和“為官不為”的現象。這些人認為,沒了個人“好處”,“多做少做一個樣,多做容易犯錯誤,干脆不做”,于是消極懈怠甚至失職瀆職,群眾對此十分不滿。“懶政”的實質是“尸位素餐”,本身就是一種腐敗。對這種“身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行為決不能姑息、必須嚴肅問責。
“見實效”,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當前我國改革發展能夠進一步凝聚共識、取信于民、推向前進的重要動力。對廣大民眾而言,“實效”體現為更好的就業、更多的收入、更方便的入學就醫條件,以及更優良的生態環境等;對政府部門來講,“實效”體現為更優良的作風、更顯著的效率、更科學的治理;對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而言,“實效”則體現為更有質量的發展、更加優化的結構、更為和諧的社會……各地各部門要緊扣群眾期待,繼續深化改革,不斷提升治理能力,著力以改善民生的成效增福祉、添動能,讓人民群眾在改革發展中更多受益。
編輯:楊雅婷
關鍵詞:見實效 取信于民 動力 經濟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