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京津冀協同發展需要金融先行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新形勢下提升和完善首都功能、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均衡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需要,是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提出了“七個著力”的要求。怎樣“著力加大對協同發展的推動”?金融先行,充分借力資本市場是一條可行的路徑。
資本市場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基礎性平臺,突出表現為三種機制,一是對戰略新興產業和優勢企業的甄別篩選培育機制,二是項目投入的可持續融資機制,三是做大做強優勢企業的并購重組機制。講協同發展,就要講步調一致,要求資源在京津冀整體格局下優化配置。要抓住和利用好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機遇期,一方面要靠政府引導和政策扶持(如一系列相關領域的頂層設計),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借力資本市場配置資源的強大杠桿作用。金融協同先行是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有力舉措。
京津冀區域目前發展較為滯后的是河北,作為經濟和重工業大省,它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同時也面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巨大機遇。但多年來河北資本市場發展明顯滯后,突出表現為“三個偏低”,即金融對經濟貢獻度偏低(2012年河北省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僅為3.44%,既明顯低于東部6.76%和全國5.53%的均值水平,也低于中部3.45%和西部5.01%的水平);直接融資比重偏低(在2012年非金融企業融資總量中,河北債券融資占15.5%,股票融資占3.3%,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3.7和0.3個百分點,銀行貸款占比高達81.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4個百分點);資產證券化率偏低(2013年河北資產證券化率為14.2%,在全國排名第24位,僅為東部平均水平的26%,比全國平均水平低近25個百分點)。
目前河北資本中介機構薄弱、上市公司偏少,券商僅有一家,且受凈資本等制約,綜合實力與行業龍頭仍差距尚遠;截至2013年底,河北共有A股上市公司49家,遠低于東部省份154家和各省平均80家的水平。明顯滯后的資本市場和金融生態環境不僅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給京津冀協同發展整體戰略帶來障礙。
我們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的產業轉移將不再遵從傳統環境下的產業梯度轉移理論,而更多表現在大區域內的產業集群和產業融合(京津冀產業層次更傾向于是“平”的)。30多年“中國奇跡”的背后其實是一個不斷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強調政府要在簡政放權、加強宏觀調控、維護公平正義、彌補市場失靈等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因此,長期來看,隨著京津冀地區間的“行政性壟斷”導致信息面的差異顯著縮小,隨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斷增強,以資本市場為核心載體的金融“軟環境”將成為影響三地協同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2013年底河北省提出切實用好多層次資本市場,搞好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的政策思路,并推出 “三個一百”領軍企業工程。理論與國內外實踐均表明,現代市場經濟中資本市場對經濟的支撐力度越來越強,也越來越重要。當前,我國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要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必須著力解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問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區域協同機制體制創新職責。強大的資本市場是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之一,尤其從美國兩次成功的經濟轉型經驗看,強大的資本市場是實現這一轉型的核心機制。
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客觀上對中國資本市場盡快強大起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更加寬闊、更加縱深的發展空間中,經濟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布局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需要一個強大的更加協同的資本市場。促進資本市場更好服務于轉型升級和協同發展大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尤其是河北省)面臨的緊迫課題。
編輯:羅韋
關鍵詞:京津冀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