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零就業家庭”盼工作
■期待“傳技能”
——完善政府兜底政策,變“給工作”為“傳技能”,提高就業能力
目前,各地都推行了“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的政策,對這部分困難群體給予特殊的就業援助。
“現在濟南對零就業家庭的幫扶,主要是政府提供公益性崗位、企業吸納、靈活就業三種方式,這幾種方式政府都可以提供580元到1340元不等的崗位或社保補貼。”濟南市勞動就業辦基層指導處處長李紹弘介紹。
從全國的情況看,多數零就業家庭成員實現就業還是靠政府的公益性崗位。政府伸手救助受到全社會肯定,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公益性崗位的收入不可能高。于是出現了個別家庭不愿意就業、寧愿吃低保的現象。隋建濱就有這種擔心。目前,當地一個家庭人均月收入超過480元,就不能吃低保了。她算算賬,如果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崗位每月也就1000元,那么如果接受這份工作,有可能超過低保線。現在作為低保家庭所擁有的低保金、醫療補助金、住房補貼等可能就沒有了。而租房、看病等花銷是不可避免的,那樣的話,日子將過得更加困難。
政府部門也有苦衷。公益性崗位不可能把工資定得太高。而且崗位提供給某個零就業家庭成員后,往往在3—5年內不會空出來,這意味著能夠挖掘的公益性崗位越來越有限。
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在不斷清零的同時,肯定也會有零就業家庭不斷出現。如何建立長效機制?山東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佃利教授認為,公益性崗位應當是過渡性的,在保證零就業家庭有收入、餓不著的同時,個人應當通過培訓等方式獲取技能,從而爭取更好的工作機會。否則,單靠兜底的公益性崗位,這條路會越走越窄,零就業家庭不可能從根本上脫困。
許多零就業家庭成員對此也深有感觸。隋建濱在多次求職碰壁后,認為“之所以找不到穩定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沒手藝。”隋建濱正在準備參加職業培訓提升自己。“我才40歲,要再沒一點技能,就算現在靠政府幫忙找著活兒干,年齡大了說不定還會失業。”
當地零就業家庭的圈子里,黃慶華的事例常被大家提及。在陽光大姐家政服務機構工作的黃慶華現在是一名高級養老護理員。之前她和她的丈夫都是下崗職工。后來,黃慶華積極參加培訓,考出了育嬰師證、營養師證、高級養老護理員證等證書,現在一個月四五千元的收入。學了一身技能的她,各方面都不用政府的幫扶,既減輕了政府的壓力,又提升了自己的生活品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王佃利認為,對于零就業家庭的就業援助,政府要有限度的介入。一方面要兜底,對于特別困難的家庭,短時間內提供公益性崗位很有必要;另一發面,政府應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創造就業需求、提升就業人員能力上來。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工作 政府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