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金花喜事》——“另類”的眷村故事
作為特殊政治局勢形成的特殊生活形態,眷村一直是臺灣藝術家積極創作的母題之一,而隨著兩岸文化交流的深入,眷村題材的文藝作品也一直頗受大陸觀眾的關注。近日,又將有一部以眷村為背景的戲劇亮相北京,那就是2015北京國際女性戲劇節的開幕劇《金花喜事》。然而,不同于以往的眷村題材,這部《金花喜事》里沒有那么濃重的國仇家恨,卻是一部滿含著笑聲與淚水的女性故事。
“謹以此劇獻給默默無聲的女人們。”在介紹里,演出組織者寫下這樣的話。作為2015北京國際女性戲劇節的開幕劇,《金花喜事》用這種方式表達著他的誠意。
上世紀80年代的臺灣中部眷村,是個矛盾極為集中的時空。本劇的作者把目光投向了這個矛盾中一群不可或缺卻又常被選擇性忽略的人群:眷村女性。通過描寫她們的日常生活點滴,勾勒出代表一個時代的女性群像,同時,也讓觀眾恍然發覺,那時的女性所遇到的瓶頸與困擾,直到今天,仍然是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滿富誠意的驚喜之作
今天晚上,這部溫馨的家庭超喜劇將首度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廳上演。故事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的臺灣中部眷村,母親廖許金花與四個女兒秋美、冬美、夏美、春美共同生活。大女兒秋美與母親在外工作擔負家中生計,二女兒冬美每日在家操持家務,三女兒夏美博士畢業即將取得醫生執照、四女兒春美則正面臨大學聯考。一天,秋美在朋友的喜宴上喝醉了,家中相安無事的局面驟然被打破。秋美把單戀同事的痛苦一傾而出,大家正在為大姐難嫁而著急,四妹春美卻突然宣布了自己未婚先孕……表面上看是讓人捧腹的愛情故事,實際上卻講述了5個女人相依相惜的真情真意。
《金花喜事》改編自憑借《阿信》一劇揚名中國的日本著名女作家橋田壽賀子最受歡迎的話劇作品《結婚》,由臺灣大開劇團歷經5年潛心磨礪,以完美的故事和戲劇人令人尊敬的踏實與誠意入選國際女性戲劇節開幕劇目。
在赴京演出之前,《金花喜事》曾在臺灣引起好評如潮,不僅觀劇人數屢次打破臺灣劇場紀錄,業內人士也對這部戲給予了高度評價:臺灣果陀劇場藝術總監梁志民表示,《金花喜事》是“近年來最好的本土作品之一,值得推薦!”京劇名角朱陸豪也稱贊:“這是我近幾年來看過最棒、最棒的一出舞臺劇!”這部戲由曾任電影《色戒》演員指導的朱宏章擔任導演,演員陣容方面,由大開劇團藝術總監、老戲骨張丹瑋挑大梁飾演母親許金花,并吸引2014臺灣電視金鐘獎戲劇配角獎得主謝瓊暖、臺灣最迷人的男中音及音樂劇小天王程伯仁等一眾臺灣中生代實力派演員與青春派明星強強聯手,同臺恣意飆戲。
關照現實的女性故事
這部描寫女性生活、情感和訴求的作品選取的時間節點是上世紀80年代,這正是臺灣政治、經濟發生巨變的時期。蔣經國宣布臺灣解嚴后不久病逝于臺北七海官邸,臺灣社會隨著權威體制的瓦解開始了一段思想“爆炸”的時期,社會思潮層出不窮。而女性主義在臺灣興起和蓬勃發展,也是在這個時期。
1982年,臺灣著名的女性主義雜志《婦女新知》成立,一群知識女性開始集結,致力于“使婦女意識覺醒”。在那個主動權仍掌握在男人手里的時代,這群婦女以雜志為陣地,開始了艱難的“讓世界看到自己”的過程。而這部《金花喜事》,雖然以精巧的安排和讓人捧腹的情節讓觀眾開懷大笑,卻并不是膚淺的逗樂,而是在歡笑背后包含著深刻的情懷:任何一個時代的任何一個優秀、真誠、感情充沛的女性,都不該被忘記。
這部戲,描寫的就是她們的故事。
在這部戲中,不僅有充滿犧牲精神的傳統亞洲女性的寫照,也呈現了新時代的女性追求自我解放過程中的矛盾與成長。當我們關照這部戲中所描寫的女性生活,不論是妹妹春美的奉子成婚、姐姐中西合璧的婚姻,甚至是母親的“夕陽紅”,雖然無不是在自己與家庭的平衡中作出痛苦的抉擇,但不再謳歌悲劇式的犧牲,而標志著女性自我覺醒時刻的到來。
從這一點上,我們也能看出2015北京國際女性戲劇節選取這部戲作為開幕劇的原因:在以往的眷村題材作品中,我們看到得最多的,莫過于被政治裹挾的老兵回家無望到安居海島的心路歷程,以及經濟窘迫、思想嵌固的時期人們日常生活的堅韌與掙扎。在這些宏闊的歷史敘事面前,女性仿佛只是眷村男人身后的影子。殊不知,任何一個家庭,都需要女性付出無數的心神與體力去維系。作為家庭的穩定劑,眷村生活乃至眷村文化理應給女性留有顯要的位置。而這部《金花喜事》,將絕對的關注獻給默默無聲的女人,特別是辛苦的母親,謝謝她們對家庭無私的貢獻與付出,以讓家庭其他的成員每一步都走得安穩和得到幸福。
“大大的開口”
《金花喜事》的成功,離不開演出方臺灣大開劇團的悉心創作。臺灣大開劇團于1998年在臺中市成立。團長劉仲倫自美國取得戲劇教育碩士后回臺工作。為了讓中部民眾可以認識、享受戲劇并進一步的分享與創造共同記憶,她成立了大開劇團,希望大開能夠以眾人為舞臺,為眾人而開。而“大開”二字是取自于圣經中“你們大大的開口,我就大大的充滿”一句。期盼大開是一個以恩典待人,被恩典充滿的劇團。
早期的大開以小區劇場的方式運作,招募在地對戲劇有興趣的臺中人來上課、演戲,期望達成“把民眾帶入劇場,把劇場帶入社區,讓戲劇成為一種人人都能參與及分享生活經歷的體驗。2002年藝術總監張丹瑋加入大開,帶入專業劇團的經營形式,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多元化的表演團隊,并于2012年榮獲臺中市文化局首屆表演藝術金藝獎。
大開制作的許多出戲都與演員訓練有關,從生活激發創作,將戲劇與生命結合。像是初期的《酒店母老虎》、《小野菊公寓》主要是為了培育演員的歌舞劇能力;2004年,大開邀請到朱宏章導演來協助加強演員寫實表演的功力,因而制作了《呈現本》、《母親的嫁衣》等戲;而《再說再見》、《男人幫之異想世界》則是請到與大開長期合作“好久茶的秘密系列”兒童歌舞劇的李明澤導演,帶領團員即興創作發展而成;近期的《陪你唱首歌》更邀請了北部專業演員與大開團員相互交流、共同演出,進而提升表演的能力。
同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大陸戲劇院團相比,“融入社區”是臺灣戲劇院團尤其是小劇場劇團的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在臺灣,小劇場不僅僅是一個演出平臺,更是大人們感情融合、孩子們盡情游戲的社交場所。因此,一個小劇場能在一處存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最終成為當地居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每年,大開劇團都會專門安排演職人員參與“大開劇場之旅”,這是專門為學齡前兒童準備的活動,讓小朋友能有機會走近小劇場,了解劇場概念和觀戲禮儀。大開劇團甚至為“劇場之旅”安排了小丑裝扮的演員,讓孩子們在愉悅的氛圍中了解小劇場、熱愛戲劇。這種看似“無用功”的舉措,實際上為一個劇團乃至一個地區的戲劇生態,培養了最堅實的土壤。
編輯:羅韋
關鍵詞:女性 戲劇 臺灣 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