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要聞

臺縣市長選舉或現“藍10、綠11、無黨1”格局

2014年11月22日 11:08 | 作者:高楊| 來源: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C2014-11-22zx501_P_1_707_531_1298_1089

 

  下周六將迎來臺灣自有了地方選舉機制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選舉大戲———“九合一”選舉。無論藍、綠雙方,或是無黨籍參選人,他們都動員了各自一切所能動員的選舉力量,也都想盡各自選舉手段和“戰法”。臺灣輿論認為,只要臺灣未來一周不發生突發性重大事件,應該說,各市縣選情已經篤定。

  在應邀分析本次選情中,原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曾長期擔任臺灣地區民意代表的資深政治人物林淵熙表示,根據對本次選情和民意調查結果,以及每個參選人表現,如果這幾天臺灣地區沒有突發性重大事件發生,藍營的或會拿下臺灣地區22個縣市中的10個縣、市的執政權。這些縣市包括:新北市(或贏30萬票)、桃園縣(或贏2到10萬票)、新竹縣(或贏一半票)、新竹市、苗栗縣、南投縣(或贏不到2萬票)、嘉義市(或贏1萬票)、臺東縣(或贏3萬票)、連江縣(馬祖300票)、金門縣(或贏1萬票)。

  而綠營本次“九合一”選舉,或出現臺灣地區縣市選舉有史以來最好成績,將取得臺灣22個縣市中的11個縣市的執政權。這些顯示包括:臺北市(或贏5到10萬票)、基隆市、彰化縣(微弱優勢)、臺中市(或贏5到10萬票)、云林縣(或贏1萬票)、嘉義縣(或贏5到10萬票)、臺南市(或贏20萬到30萬票)、高雄市(或贏25萬到30萬票)、屏東縣(或贏5到10萬票)、宜蘭縣(或贏10萬票)和澎湖縣(微弱優勢)。

  對于無黨籍在本次“九合一”選舉中的表現,雖然從登記上看,臺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登記屬于“無黨籍”,但就柯文哲的一貫主張和在兩岸關系方面的觀點,臺灣絕大多數人認為他屬于典型深綠,且“臺獨”傾向明顯。盡管在歸類上,林淵熙將柯文哲歸在無黨籍類,但從兩岸關系表態的角度,柯文哲仍舊應該歸類為“綠營”執政縣市里。所以,本次“九合一”選舉中,無黨籍人士應該只有花蓮縣長參選人傅昆萁。

  ■綠營或奪“六都”中“北、中、南、高”關鍵“四都”

  相對于其他縣市選舉,本次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最激烈也最讓藍、綠雙方感到煎熬的是所謂“六都”———臺北市、新北市、桃園縣、臺中市、臺南市和高雄市的縣市長爭奪戰。

  由于這“六都”人口總和占到全臺灣地區總人口的一半以上,經濟總量也同樣占到全臺灣一半以上。所以,哪個政黨能拿到上述“六都”的多數縣市長的席位,不僅對未來整個臺灣地區的“執政”有推進作用,這樣龐大的“票倉”和經濟總量,還將影響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結果。

  然而,臺灣復雜的政治生態,綠營善于搞街頭運動等因素,而藍營分裂導致選民分散,以及馬英九對待“臺獨”勢力不斷示弱,同時對兩岸政策不斷強硬,讓本來支持兩岸和平發展的中間選民要么轉投向其他陣營,要么不出來投票等等。

  “正是這樣多重因素作用下,本次‘九合一’選舉中,臺北市、臺中市藍營支持率始終低于綠營。”現任親民黨屏東縣主委兼大陸服務處處長的林淵熙表示,無論臺北市還是臺中市,也不管是連勝文還是胡志強,他們的執政能力和水平一點都不比綠營差,相反這兩個人無論在提出的政策上,還是自身經歷上,連勝文雖然沒有長期執政經歷,但其出生政治世家,又有企業經營經歷,還曾在郝龍斌團隊幫忙,對臺北經濟社會發展有更多真切感受和解決之道;而胡志強更有13年臺中市長執政經驗,而且在執政期政績顯著。反觀臺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則一直從事醫生職業,無政府執政經歷;而民進黨臺中市長候選人林佳龍雖然歷任民進黨黨務高層,和“立法委員”,但并無政府執政經歷。

  但最終臺北市和臺中市卻可能由“藍”變“綠”。林淵熙認為,這主要還是受到馬當局執政“無能”拖累,加上連勝文宣布參選初期,馬英九因與連戰之間出現的公開的矛盾,造成早期馬英九明確沒有支持連勝文的表態,讓藍營一些派系始終沒有力挺連勝文,拖累連勝文選情;而臺中部分,由于胡志強連續執掌臺中13年,難免選民有些覺得太“老套”,選民中相當一部分人希望看到年輕的新面孔。而馬當局執政不力,自然也讓胡志強在選票上為當局背書。因此,臺中選民開始選擇更年輕更善于打選戰的民進黨參選人林佳龍。

  同時,由于臺北市柯文哲也明顯鉆了國民黨參選人一個空子———以無黨籍宣布參選,卻私下由民進黨操盤。這樣柯文哲在臺面上可以高喊“打破黨派界限”,一方面吸引那些厭惡了臺灣政黨惡斗的不傾向任何政黨的中間選民選票,同時又獲得民進黨在臺北的基本盤選票,兩者加起來自然比連勝文有優勢。

  林淵熙表示,在新北市和桃園縣部分,由于國民黨參選人朱立倫和吳志揚這幾年執政這兩個市,表現都深受市民肯定,所以這兩個市藍營獲勝毫無懸念。“雖然前一段時期吳志揚團隊中一位副縣長涉貪腐,但并沒有影響到吳志揚,因此吳志揚有驚無險。”

  對于高雄市和臺南市,由于這兩個市民進黨參選人都是現任市長,高雄市長陳菊和臺南市長賴清德執政這兩個市多年,深受市民倚重,雖然他們都有過比如高雄氣爆等問題,甚至這兩個人被指涉嫌貪腐或存在瀆職問題,但依舊會得到市民支持。加上陳菊和賴清德兩個人手中掌握行政資源,對于國民黨參選人楊秋興和黃秀霜來說,缺乏行政資源在客觀上就要比對手少了相當數量的支持者。

  因此,林淵熙分析認為,“六都”縣市長,藍營最終最多只能拿下新北市和桃園縣2席,而綠營則可能輕松拿下臺北、臺中、高雄和臺南4席。

  ■臺灣其實沒有哪個縣市是藍或綠的“鐵票倉”

  對于臺灣本次地方選舉,很多人總拿南臺灣或是北臺灣是某某政黨的“鐵票倉”來替藍營、綠營得到或者失去某個“鐵票倉”惋惜或喜悅。

  對于很多人眼中的南臺灣是綠營“鐵票倉”,或是北臺灣是藍營“鐵票倉”的看法,林淵熙并不認可。

  林淵熙說,其實臺灣沒有哪個縣市是哪個政黨的固若金湯的“鐵票倉”,這些所謂的“鐵票倉”其實一直在變化。他說。就拿臺南市來說,過去臺南縣和臺南市還沒有合并的時候,臺南縣人口眾多,臺南縣曾經是藍營的地盤。“一次選舉中,民進黨派陳水扁參選縣長,而國民黨則由2名參選人參選,按說2人參選會將選票分散,但即便這樣,最終還是國民黨一位候選人當選。說明今天看似民進黨‘票倉’的臺南并非民進黨傳統‘票倉’”。

  “另外還有,很多人將臺北看成是藍營‘票倉’,事實上臺北從來不是藍營‘票倉’,在陳水扁當選地區領導人之前就在臺北市做市長。而且在臺北做市長的民進黨人士還不止陳水扁一個。”

  因此,林淵熙認為,兩岸分析人士分析臺灣選情千萬不要走入“南臺灣是綠營‘票倉’,北臺灣一定是藍營‘票倉’”的誤區,在臺灣除了基隆具備某種意義上“鐵票倉”之外,所有‘票倉’都可能相互轉化,“而這一次選舉,恐怕‘鐵票倉’基隆也將失去‘鐵票倉’的‘鐵’字。”

  ■反思:擁有2/3藍營選票的基隆,藍營或連1/3票也拿不到

  “從現在看,如果沒有意外,連基隆‘藍天’都將變‘綠’。”談到臺灣人公認的基隆市在本次地方選舉可能出現的結果時林淵熙表示,基隆市在臺灣政治版圖中的確很特殊,確實具有藍營“鐵票倉”的特點。

  他說,1949年國民黨退守臺灣時,大多數軍隊和人員都是從基隆登島的,所以,基隆是臺灣眷村最多也是最大的地方,基隆2/3居民都來自大陸,是臺灣地區最典型的屬于藍營基本盤占絕大多數的唯一城市。

  不過,本次“九合一”選舉之后,基隆也將發生重大變化,基隆2/3藍營選票,最終投給藍營的可能不到1/3。“這并不是說民進黨基隆市長參選人林右昌有多突出,而是藍營內部在提名參選人問題上出現了問題,先是開除了國民黨籍參選人黃景泰的黨籍,可黃景泰雖然被判處8年徒刑,但卻依然參選,而且支持率仍然高于國民黨中央提名人謝立功。”林淵熙說,這樣一來,基隆的藍營選票被黃景泰與謝立功分散了,加上另外還有3位參選者一瓜分,所以基隆市長一職如果不出意外,應該最終被民進黨籍參選人林右昌獲得,“雖然基隆只有不到50萬人口,其對臺灣政治版圖的影響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作為傳統藍營‘票倉’和國民黨基本盤,其變色卻應該引起藍營深刻反思!”

  ■綠營或在臺東縣醞釀“讓東臺灣一片綠”暗流

  臺東縣位于臺灣東南部,介于屏東縣與花蓮縣之間,由于南臺灣的臺南市、高雄市與屏東縣連成了南臺灣、西南臺灣一片“綠”,而花蓮縣又是無黨籍人士傅昆萁執政,無所謂于藍綠,本次傅昆萁還可能繼續當選連任,而花蓮北邊則是宜蘭縣,宜蘭縣更是“綠”多于“藍”,因此,臺東縣對于藍、綠都有重要意義,而這一點很多人并沒有注意到,甚至連藍營自身也沒有意識到臺東縣本次輸贏將意味著什么。

  從目前情況看,本次臺東縣選舉,藍營參選人黃健庭應該會打敗對手———綠營參選人劉棹豪。

  不過,林淵熙提醒,從他的觀察,藍營雖贏得選舉幾率占絕大部分,但藍營卻不得不注意,因為黃健庭即便贏得劉棹豪也是微弱獲勝,“但民進黨或正在醞釀一個令藍營意想不到的格局——讓臺東變‘綠’,只要臺東變‘綠’,民進黨就可以實現整個南臺灣、西南臺灣和東臺灣從南到北,一直連到基隆形成對藍營大半個包圍圈,讓藍營在南臺灣‘淪陷’后,又失去整個東臺灣。”

  ■綠大勝并不影響兩岸交流大局,但會出現波折

  對于下周“九合一”大選結果,包括國民黨一些高層在內的島內絕大多數輿論認為,由于馬當局近幾年“執政”問題,導致藍營或面臨1949年退守臺灣后最大困局。綠營或成為“九合一”大選的贏家。

  不過,對于即便綠營大勝后的兩岸關系未來,林淵熙認為,民進黨要想取得2016年地區大選,在兩岸關系上不會也不敢走得太離譜,兩岸交流大局不會受到影響,但蔡英文為了討好“臺獨”教義派,會制造一些矛盾和波折。

編輯:羅韋

關鍵詞:臺灣 藍營 臺縣市長選舉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