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你言我語
九成網友認為以房養老很荒唐 收益不如收租
觀察1:70年產權“綁住”創新手腳
住宅僅有70年產權,也成為了以房養老推廣的障礙。
“(住宅)產權未到期或到期后如何處置依然存在政策盲點。”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表示,產權到期之后,房屋是直接歸銀行等金融機構、還是作為遺產分配給老人子女,目前也未有定論。同時,應該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使得“以房養老”的房產在70年產權到期后如何處置應有法可依。
而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說:“產權到了70年后如何處理,在政策和法律上并不明朗。未來此類住宅到了險企手中,但可能會發現有效產權的期限不足。對于目前來說,評估價自然可以考慮到這一點,但對于未來將此類資產進行再轉讓的時候,其流動性會快速下滑。可能從今天眼光看是香餑餑,但未來此類資產容易成為燙手山芋。”
觀察2:房產估值幾何影響險企熱情
“保險公司此前之所以愿意圍繞住宅而設計創新產品,主要還是看重房產價值持續增長的空間。但今年整個樓市降溫下,險企難免犯嘀咕。因為一旦房產資產縮水,那么可能會惡化此類金融產品的盈利狀況。可以預計未來一些險企對此類房產做評估時會更加謹慎。”嚴躍進表示。
財經評論員葉檀也公開表示,老年人是否愿意用房產反向抵押為自己養老,取決于市場對房地產估值幾何。“如果房地產市場節節上升,老人完全可以出售住宅入住老年公寓,地段好的房子靠出租一個房間的租金維持生計。保險公司同樣不愿意干高風險低收益生意,把未來的房地產壓力背在自己身上,房地產市場一旦降溫,風險都在保險公司身上,保險公司成為最大的房東,與此同時,保險公司還要承擔老人體面養老的壓力。”葉檀表示,與其如此,不如直接投?;蛘呓ɡ夏旯⑹兆猓确聪虻盅罕kU要靠譜得多。
張宏偉表示,應該逐步推進資產證券化,將缺乏流動性的房產資產,轉換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自由買賣的證券行為,使其具有流動性,“金融機構可以以資產管理公司名義對于‘以房養老’資產打包進行操作,既可以使養老群體定期取得一定數額養老金,金融機構也會因此有一定的經營收益,收益部分或按照一定方式對沖市場風險損失,或以一定形式補貼給養老群體。” (記者周慧、潘彧)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以房養老 以房養老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