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樂觀社會

四川老人千里尋根 61年第一次給外婆上墳(圖)

2015年03月24日 11:24 | 來源:華西都市報
分享到: 

  原標題:四川老人千里尋根 61年第一次給外婆上墳(圖)

1

清明將至,市民祭拜親人。 雷遠東攝

 

2

市民用鮮花祭拜親人?! ㈥惼綌z

 

  “現在我越大越像我爸而我爸很早就像了我爺爺總有一天我們要分別然后重建在老家堂屋梁上那厚厚的一本陳氏家譜”——《家譜》陳瞰

  23日,離清明節還有兩周。61歲的成都市民樊慶中從重慶武隆祭祖回到成都不足10天,他又開始計劃前往上海走。與此同時,另一名成都市民稅裕洋上周末剛在江油為奶奶掃完墓。他們作為普通市民,因為家庭的遷徙變動,不得不輾轉多地尋根、祭祖。

  由于經濟發展、社會變遷等多方面原因,中國近當代史上有6次較大規模的遷徙,其中對四川影響較大的是抗戰時期的內遷、三線建設時期的南遷和改革開放打工潮。而每一個遷徙人背后,都有一個心酸和思念故鄉的故事。

  歸

  “人不管干什么、境遇如何,老了就會懷舊,就會去尋根,”樊慶中與老伴兒奔波500公里,從成都到重慶,又從涪陵到武隆,輾轉6個多小時,在93歲高齡舅媽的帶領下,61年來第一次給外公、外婆上了墳。

  時隔61年

  第一次給外公外婆上墳

  3月13日,在重慶市武隆縣長壩鎮的一處矮坡上,成都老人樊慶中跪在兩座土墳面前,土墳長睡著他的外公、外婆。“我出生那年,外公就去世了,”樊慶中說,抗戰時為躲避戰亂,外公帶家人逃到農村,在武隆定居。后來,母親嫁到重慶七星崗。樊父出身上海崇明縣一個窮苦人家,而后考上同濟大學建筑系,因爺爺奶奶早逝,抗戰時樊父只身逃到武漢,后才輾轉來到重慶。樊慶中4歲那年(1957年),父母所在的單位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遷到成都,一家人便定居于此。此后,父母忙于生計幾乎沒回過老家,而樊慶中對老家的零星記憶,也都來自母親的只言片語。

  “外婆曾來過成都兩次,每次都待半年左右,”在他印象里,外婆慈祥又知書達理,有大家閨秀的風范。某年初一,外婆來他家串門,悠閑地坐在椅子上抽煙,兄弟們扯外婆的耳朵,又把煙藏起來,外婆都沒有生氣。“后來我工作了,更沒時間探望,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她去世。”

  驅車千里

  沒地址卻與93歲舅媽相見

  幾十年過去了,逐漸老去的樊慶中心中升起了尋根的愿望,“人不管干什么、境遇如何,老了就會懷舊,就很想念父母,就會去尋根。”13日,他下定決心要找到故鄉,祭祖尋根。他與老伴兒奔波500公里,從成都到重慶,從涪陵到武隆,輾轉6個多小時,到達母親的娘家——重慶市武隆縣長壩鎮。

  沒電話、沒住址,甚至沒有準確名字,樊慶中憑記憶向村民打聽,找到了93歲的舅媽。舅媽家是一座聳立在半山腰的小樓房,門前空地上養著幾只雞。“舅媽今年已93歲,但耳聰目明,還能記起不少當年的事情,”樊慶中與舅媽一聊就是兩個小時。后來就是在舅媽的帶領下,樊慶中第一次去給外公、外婆上了墳。

  祭

  每年清明節,稅浴洋全家都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掃墓,“爺爺生了3子1女,伯父、姑媽都定居江油,一年難得見幾次,所以清明節也是個團聚的日子。”為了短短的重聚,他們要在一兩周內輾轉資陽、成都、江油三地,行程不下500公里。

  求學成婚

  一家三代輾轉成資江

  另一位趕在清明前輾轉祭祖的成都市民稅浴洋,今年34歲,祖籍遂寧。

  上世紀30年代,稅浴洋的爺爺稅國楨從遂寧到成都讀大學,隨后攜家定居成都。解放后,稅國楨到江油高中當了一名教書先生,從此扎根江油,直至1997年逝世。上世紀70年代,稅浴洋的父親從江油到成都求學,隨后,在成都工作并認識了來自資陽的稅浴洋母親。隨后,兩人在成都結婚定居,1981年,稅浴洋在成都出生,并在此長大。

  3月21日早上9點,稅浴洋一家從成都出發,前往江油園寶山公墓,此行是給他的爺爺奶奶上墳掃墓。而在一個星期前,為了給他的外公外婆掃墓,他們全家剛去了一趟資陽。每年清明,這家人幾乎都要在一兩周內輾轉資陽、成都、江油三地,行程不下500公里。

  一年一度

  清明節也是團聚日

  21日適逢周末,一路堵車,中午12點20分,一家5口才到達江油園寶山公墓。此時,他的大伯、大姑等親戚,已經在園子里等著了。

  一行人先到墓園右側,拜祭稅浴洋的奶奶文映蓮。在準備香蠟、紙錢的間隙,稅浴洋也在和并不常見面的親友寒暄,墓園清凈肅穆,親人間的交談也輕輕,互相問候近況。10分鐘后,紅燭點上,紙錢燃起,一家14口執香敬禮,安靜肅穆。從67歲的大伯,到2歲半的小女兒,一個家族里的14人,在午后靜謐的墓園中,鞠躬追念,寄托哀思。

  “媽媽,我們來看你了。”作為長子,稅浴洋的大伯領頭鞠躬。拜祭完奶奶后,家人提著水桶、紙錢,抱著鮮花,轉到墓園的另一側,這里埋葬著爺爺稅國楨,兩個墓地相距100多米。細致地清洗墓碑,供上還帶著露珠的鮮花,點上一對紅燭,一家人一個接一個,給老人家燒去紙錢。

  稅浴洋說,每年清明節全家都要到江油掃墓,“爺爺生了3子1女,伯父、姑媽都定居江油,一年難得見幾次,所以清明節也是個團聚的日子。”

  “以前的人,大多家里有墓拜祭相對都要集中、方便。”他感嘆說,現在人口流動性越來越大,很多人遷居他鄉,讓回家掃墓變得越發艱難,“到了我女兒那一代,是否還找得到祖祖、甚至更往上一輩老人的墓地,都未可知了。”華西都市報記者肖茹丹楊雪實習記者寧芝實習生張妍潔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四川老人 千里尋根 61年第一次給外婆上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