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重走絲綢之路·寧夏篇之五

絲路遺珠的期待

2014年09月15日 09:17 | 作者:文/杜軍玲、范文杰| 來源: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從固原市區向東北行駛55公里左右,就是須彌山了。因山基以紫色砂巖,砂礫巖及頁巖組成,含鐵量較高,山體發紅。老遠就能看到須彌山入口處高達20.6米的彌勒大坐佛。大佛身披袈裟,臉如滿月,雙耳垂肩,法相莊嚴,高坐于唐代開鑿的一個馬蹄形石窟內。窟內,不時有鴿子飛舞往來,一派祥和。

 

  景區工作人員小左指指大佛背后的山脈,告訴我們,與只是開鑿在一座石崖上的國內大多數石窟不同,須彌山石窟開鑿在鴻溝相隔的8座石山上,須彌山石窟是絲綢之路上著名的佛教石窟寺,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明等朝代繼續營造修繕,是自長安西行之路上第一個規模最大的佛寺遺址,被譽為“寧夏敦煌”。他又指指大佛眼前的一條河水說,“這是寺口子河,河水下面就是絲綢古道。”河水無聲,歷盡歲月滄桑,該是清晰記得當年駝隊的足跡吧。

 

  根據固原市政協編輯的《固原文史資料》,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設安定郡,郡治高平,就是今天的固原。這一代川塬開闊平坦,有利于農牧生產,又是關中通往西北的門戶。北朝時期,固原是著名的北方軍鎮之一,北魏太延二年(公元436年),設置高平鎮,約百年后,改為原州。而如今,固原市就下設一個原州區。

 

  固原市政協常委、市文物管理局局長周建設介紹,固原是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必經之地,絲綢之路途徑固原境內長達150多公里。“從長安出發,在咸陽渡過黃河,向西北行經陜西省禮泉縣、乾縣、彬縣,到甘肅的涇川縣、平涼市,進入寧夏固原市涇源縣,過三關口、瓦亭、大灣鄉,沿今天銀平公路到達原州區開城鎮、固原市區,再沿著清水河到達原州區頭營鎮、三營鎮、黃鐸堡鎮,過石門關(須彌山),向西到達中衛市海原縣,再向西過甘肅靖遠,西渡黃河,經景泰縣到達涼州(武威),最后到達西域,是關中通往河西走廊的主干道。”而固原北朝-隋唐墓地、須彌山石窟、固原古城和開城遺址等這些古道上的“絲路遺珠”,依然向今天的人們展示著歷史上絲綢之路商貿的繁榮、文化的交融和人員的往來。

 

  其中,固原北朝-隋唐墓地位于固原市原州區西南郊開城鎮的小馬莊、羊坊、深溝、王澇壩村、清河鎮的大堡五個自然村,該墓地的考古發掘起始于1982年,到2004年共發掘北朝及隋唐時期的大中小型墓葬50多座,其中北周柱國大將軍李賢與其妻合葬墓、唐朝史索巖與夫人合葬墓等6座唐墓,出土了大量蜚聲中外的反映絲綢之路文化交流與民族遷徙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中,有一個格外具有代表性:通過絲綢之路流傳到中國的具有薩珊風格的金銀器——1983年出土于李賢夫婦合葬墓的鎏金銀瓶。1996年,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確定其為“國寶”。因為外出展覽,我們只在固原博物館看到了復制品,但即便如此,通高37.5厘米的銀瓶上,手工打制出半浮雕的6個人物,還是讓我們領略了其工藝的精美,而其講述的內容則是古希臘神話傳說“特洛伊戰爭”和“帕里斯裁判”,讓我們對當年中西文化交流的盛景不勝感嘆。

 

  我們到固原的時候,周建設和同事正在忙著為北朝-隋唐墓地的申遺工作做“補救”。在國家列入首批申報“絲綢之路:起始端與天山廊道”26個申遺預選名單中,固原北朝-隋唐墓地曾占有一席之地,但6月22日當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批準通過“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遺產名錄申請報告,寧夏卻缺席了。

 

  “單提交一份完整的申遺文本,就需要245萬元。這對我們來說,的確有難度。”小馬莊村綠油油的莊稼下面,就是記錄了固原滄桑的隋唐墓地群。周建設說,根據世界遺產保護要求,申遺點附近必須整治完善,而固原北朝和隋唐墓四周全是居民區,“有300多戶,拆遷一戶大致需要50萬元”。固原市地處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核心區,是典型的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我們查閱固原市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了解到,2013年固原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2.95億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1.34億元。對于因財力無法承受,固原最終放棄申遺,周建設表示非常理解,“我們畢竟是貧困地區,要以保民生為主。”

 

  不過,周建設和所有關心文物保護的人們的努力,從來沒有中斷過。

 

  在固原市政協朋友的帶領下,我們在北門一帶綠化帶和圍欄內,看到了保存較為完好的固原古城外城靖朔門城墻。固原城內外兩重城墻,平面呈“回”字形。從西漢武帝設立安定郡作為郡治時開始修筑,歷經十六國、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歷史時期擴建和維修、加固,最終城墻外表采用磚包。據有關資料顯示,1949年時,雄偉的固原古城墻,仍屹立于清水河西岸。上世紀70年代,有關方面曾以“不利于戰備”為由,下令拆除古城墻,城磚拆下來修筑了防空洞。80年代初,固原外城西墻除了西門挖毀外,墻體保存完好,但城建部門以修建家屬樓為由,開始拆除西城墻。不過,隨著絲綢之路申遺項目的實施,固原百姓和有關部門的文物保護觀念在不斷提升,2013年3月,固原古城墻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年,固原市原州區文物管理所委托新疆文物古跡保護中心古建筑及古遺址保護設計研究所,為固原古城墻編制了文物保護規劃。而據周建設介紹,固原古城墻保護已經在國家文物局立項,資金馬上到位,將秉承“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修繕。

 

  離開固原之前,我們特意去看了位于固原市境內的戰國秦長城。這也是固原境內一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對象。根據在固原市地方志辦公室工作多年的佘貴孝老人的介紹,固原境內的這段長城在秦惠文王時開始修筑,到秦昭襄王時才得以完成,所以稱為戰國秦長城。在今人的眼中,這段泥土夯筑的古長城不過是一坡田野中的隆起高丘,但站立其上,放眼它的綿延游走,依然能感受到古人守衛家園的壯志。而古長城腳下,那綠色的鐵絲網,默默傳遞的,是今天的人們對歷史的小心呵護和敬重。

 

  文物,是歷史的承載者和講述者,它們好比散落在絲綢之路上的遺珠,期待更多的關注和保護,期待著,向未來講述更多的歷史。

編輯:付裕

關鍵詞:絲綢之路 寧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