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民主“有辣味 ”監督“有營養”
——安徽省淮北市政協創新民主監督方式小記
人民政協網淮北1月15日電 (通訊員 任磊 本報記者 胡方玉)
讓“內行人”監督“專業事”,委員變被動為主動,站到監督前臺;不是“添堵找碴”,而是“把脈問診”,用帶著溫度的監督凝聚共識;建言式監督“旁觀者明”,碰撞出智慧,既有辣味、有力度,更有營養……近年來,安徽省淮北市政協積極創新民主監督方式,打出“組合拳”“化無形為有形”,使新時代民主監督工作更加起作用、得實效。
■讓委員站到監督前臺
一直以來,受監督意識不強、形式手段不多、工作機制不全等因素制約,民主監督可以說是政協工作的一塊“短板”。
如何破解?淮北市政協給出了自己的答案:2018年以來,為切實做好新時代民主監督工作,淮北市政協積極創新民主監督方式,讓委員站到監督前臺。連續多年制定《民主監督工作計劃》,出臺《關于選派民主監督小組的實施辦法》《特約監督員工作暫行管理辦法》等文件,探索向市直單位選派民主監督員、向重點項目選派民主監督小組開展特約民主監督,構建“1+4”民主監督新格局,逐步實現由分散監督向集中監督、臨時監督向常態監督、個別監督向集體監督、被動監督向主動監督的轉變。
淮北市政協實踐表明:只有讓委員在監督活動中唱主角,讓“內行人”監督“專業事”,選準角度、提高精度,政協民主監督才有影響力和實效性。
在此基礎上,淮北市政協充分發揮委員主體作用,以專門委員會為依托,按照工作對路、專業對口的原則,每年遴選20余名綜合素質高、議政能力強的委員擔任民主監督員,使民主監督切合部門單位業務、切合社會實際,避免了“外行”監督“內行”的尷尬。各監督小組結合自身特點,打好“優勢牌”,激發委員積極性,推動了委員履職逐步深入。
變被動為主動,委員履職方式變化帶來的效果立馬顯現。“由個體受邀監督到代表組織監督,是角色身份的一次‘大變革’。”李紅委員說,大家普遍感到肩頭的擔子更重了,責任心更強了。
投資100億元、占地近2000畝的“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小鎮”重點項目,作為全市十大重點工程之一,投資體量大,社會關注度高,然而在施工過程中卻因城市綠化帶移除、山體安全隱患等問題嚴重制約建設進度。
急項目之所急,解企業之所憂。為推動解決該問題,淮北市政協連續兩年向該項目派駐民主監督小組,與項目方建立微信工作群,邀請城建、城管等職能部門現場辦公、駐群指導,在深入現場調研,學習、掌握相關政策的基礎上,報送3篇民主監督調研報告,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予以批示,有力推動了反饋問題及時圓滿解決。
用帶溫度的監督凝聚共識
“監督不是‘添堵找碴’‘挑骨頭’,而是‘把脈問診’‘聚共識’。”在民主監督工作伊始,政協民主監督組與被監督的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就達成了這樣的共識。
為此,市政協民主監督小組提出了這樣的意見:堅持問題導向,梳理出問題清單,按照“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的要求抓好各項工作,確保工作取得實效。針對政協在調研視察中反饋的問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不回避、不畏難,有什么問題就努力解決,有什么困難就盡量克服,不但把民主監督小組的工作納入常態化工作,還安排專人與民主監督小組對接,歷次重要聽證會,除安排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參會,還為民主監督小組專門安排了席位。
“邊調研邊協商邊監督,能夠在當地解決的就當地解決,不能解決的就帶回去,形成調研監督報告,向市委、市政府反映。”監督小組成員們表示。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共同的努力下,林長制、河長制、田長制政策如何落到實處、保障經費如何深入到田間地頭最后一公里等諸多難題,逐一被破解。
“這種建言式監督出發點是‘為了咱好’,優勢是‘旁觀者明’,能夠碰撞出智慧。民主監督有辣味,有力度,有營養,我們照單全收、消化吸納,爭取把工作做得更好。”淮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曹宏新表示,民主監督“化無形為有形”,真正發揮了作用、取得了實效。
成果要轉化更要落實
民主監督只起作用還不夠,必須抓好成果轉化落實。淮北市政協堅持守正創新,設計制作“民主監督建議書”“委員直通車”等形式,暢通監督意見報送渠道,加強政協民主監督與黨委、政府工作的有效銜接,并適時組織對部門整改情況“回頭看”,助推民主監督意見的落實落地。此外,市政協還加強與市融媒體中心合作,將開展民主監督的相關視察、調研、會議等信息及時發布,增強了被監督單位積極、認真解決政協委員反映問題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努力在民主監督工作上積極探索實踐、開花結果。”淮北市政協表示,下一步,還將繼續把黨政關心、群眾關注、社會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民主監督的重點,聚眾智、獻實招、建諍言,督促黨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去解決和落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編輯:李京
關鍵詞:監督 民主監督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