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中國經濟發展外部環境的這幾個點您get到了嗎?
中國經濟持續復蘇,以疫苗和防疫經驗協助各國抗疫,取得矚目成績,同時也肩負更大的責任。環顧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我們該注意什么?聽聽委員之聲。
防“卡腦子”需要新思想體系
“今天,西方的學術界和思想界總把中國和國家資本主義、非自由市場經濟、威權主義等詞聯系起來,中國就好像是一個成績不斷提高的學生,同學們總是懷疑你在考試中作弊了。中國在國有企業、技術進步等問題上都被視為‘另類’的存在,所以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卡腦子’問題,實際上每天都在影響著國家的發展。”近日,在2021年清華大學文科工作會上,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這番言論引起業界高度關注。
在李稻葵看來,中國作為一個世界上受尊重的崛起大國,我們在意識形態領域里,必須要產生一套在國際上有影響力、有感召力的新的思想體系,突破西方的圍追堵截。為實現這個目標,李稻葵認為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需要“三箭齊發”:第一支“箭”是智庫建設;第二支“箭”是現行體系下的學科建設;第三支“箭”則是學術思想建設。不同于短期的智庫建設,也不同于中期的學科建設,原創性學術思想的培育是一個長期的基礎性工作,是要經過一群人、數十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一個在國際學術界有影響力的新學科。這也是解決意識形態領域“卡腦子”問題的關鍵。
防冷戰思維要靠合作共贏
今天,我們應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國政協委員、中聯部原副部長周力表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各國尋求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社會歷史進程。
“誰也不能否認,當今世界仍然存在著不同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存在著不同的國家利益、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不同的發展道路,冷戰思維還時不時充斥于國際關系中。事實上,沒有哪個國家能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所以我們歷來主張,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堅持確保資源稟賦和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家能夠獲得平等的發展權利和機會;堅持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各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時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只有超越種族、文化、國家以及意識形態的界限,超越冷戰思維、零和博弈和各種偏見的壁壘,作出和平共處、有序競爭以及合作共贏的明智選擇,世界才可能有光明的未來。”周力這樣表示。
周力強調,中國將更加積極地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推動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時機
世界銀行10月11日公布的《國際債務統計報告》顯示,2020年中低收入國家的外債總額上升了5.3%,達到8.7萬億美元。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原院長季志業看來,債務風險是全球經濟復蘇的變數之一,而地區政局動蕩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也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在債務方面,我們可以應一些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請求,盡可能對償債周期進行延展;而為應對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我們應加強與包括俄羅斯、蒙古、中亞在內的能源、資源豐富國家和地區的合作,保證必要的供應。
“此外,我們可以變當前外部不利環境,為促進加快內循環的有利時機。具體來看,可以在西北、東北等地區實行從相對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優惠政策,優惠條件應不低于東南亞國家對我國企業的優惠標準。同時要注意防止出現兩種現象:一是要防止過剩產能借機‘復活’;二是要防止污染型企業借機‘轉移’。”季志業表示。
編輯:秦云
關鍵詞:經濟發展 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