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經濟大咖聊創業創新:
創業瞄準時代需求 創新成果全球共享“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催生更多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培育多元化多層次就業需求。”在國務院近日印發的《“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明確提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興就業創業機會日益增多。
以創業帶就業,既要滿足時代之需,更要夯實民生之基,還要實現企業家之夢想,我們該如何做?一起來聽聽經濟大咖的實踐與思考。
創業者學會算“大賬”了嗎?
沈南鵬:企業成長的目的是回饋大眾
“近年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硬科技項目已經超過我們投資組合的80%。這或許說明了,與5年前、10年前的創業相比,當下中國的創業主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一個科技主導的創業新時代已經到來。”9月11日,2021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委員,紅杉全球執行合伙人、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在會上這樣表示。
沈南鵬認為創業者要利用好“三個驅動”,大處著眼、算大賬。
第一,創業者要更加科技驅動,敢于啃硬骨頭,做難而正確的事。
“我們在先進制造、生物制藥、核心軟件、新材料等領域中存在著不少薄弱環節甚至是空白地帶,這正是需要創業力量的地方,誰能闖過‘無人區’,誰就是時代的破局者。同時,創業者需要關注三個‘更’,一是更硬核,如芯片半導體、量子計算、腦機接口;二是更智能,如垂直和通用SaaS、數字醫療等;三是更交叉,如AI制藥、合成生物等領域,把行業的難點、痛點轉變成創業公司發展的起點、亮點,這是當今時代對創業者的更高遠的期許。”沈南鵬表示。
第二,創業者要更加綠色驅動。“今年4月,我們發布了一份‘碳中和’報告,研究梳理了我們認為可加速商業化落地的十大技術方向,包括固態電池、家用儲能、節能減排新材料、存算一體AI芯片、碳捕捉和碳量化、AI在節能和交通減排方面的應用等等。”沈南鵬表示。
第三,創業者要更加責任驅動,既要做企業家,更要做企業公民。
“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未來會深度融入創新創業和企業戰略管理中,而且紅杉已經開始將ESG納入投資決策,在評價企業發展的成本、市占率、營收等傳統的經營指標外,嵌入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等新的要素,形成一個更加全面的評價體系。”沈南鵬表示。
第四產業來了嗎?
李稻葵:信息服務跨國企業發展將惠及全球
“最近一個時期以來,我周邊的朋友非常焦慮,有的朋友擔心國際形勢,有的朋友擔心中國投資的發展前景是不是出現了一些問題,有的朋友擔心我們整個經濟的增長速度是否在下滑。我說,這些事都是小趨勢;我們應該把精力更多地放到觀察一些大趨勢上面。比如,新IT就是一個大趨勢。”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這樣表示。
李稻葵認為,當前世界出現了一個新的產業。第一產業是農林牧漁,第二產業是工業,第三產業是服務業,第四產業是解決人對信息需求的產業。
按照李稻葵的計算,全球主要經濟體GDP的10%來自第四產業。它能夠讓第一、二、三產業實現升級。
在李稻葵看來,中國發展第四產業有3個突出優勢。一是我國工業基礎好,給信息服務提供了載體。二是我們擁有各種各樣的互聯網平臺,培養出了一群能熟練使用信息服務的消費者。三是中國的年輕工程師都能編程序,都懂得信息技術。
“我堅信,未來10年,中國會成長出一大批在全球范圍內、第四產業的跨國領軍企業。中國經濟會轉型升級,全球經濟也會從中受益。”李稻葵這樣說。
疫情下混合辦公模式如何滿足新需求?
楊元慶:我們有超級解決方案!
“過去38年,我見證了基礎科學的點滴積累,參與了應用技術的迅猛發展,深切體會到科技始終在提升人類社會的韌性與適應力,并帶來無限的可能。今天,后疫情時代已經呼之欲出。我們將如何肩負起時代使命,為未來構建新的引擎?”這是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的提問,他也試圖給出答案。
“我認為答案是基于‘端-邊-云-網-智’技術架構的‘新IT’,它將會為各行各業的轉型升級賦能;更在于堅守長期主義的企業社會責任,用科技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楊元慶以工作場景為例,辦公室辦公、居家辦公和隨時隨地辦公的混合辦公模式將日益成為用戶偏好的現實選擇,它將給個人的生活、工作方式,與企業的組織、管理及文化帶來深遠的結構性變革。
在新的“混合現實”中,個人客戶對于智能終端產生了新的需求。“針對這些痛點,我們推出了超級互聯方案,能夠實現多個屏幕之間的任務協作和管理協同。而對企業客戶來說,集硬件、軟件與服務于一體的商用物聯網也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楊元慶這樣說。
編輯:秦云
關鍵詞:創業創新